云冈石窟第五窟云冈大佛为什么可以建造的如此恢弘?
云冈石窟第五窟云冈大佛窟内北壁坐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后世包泥彩绘,呈唐代风格。东西两壁各一立佛,西立佛鼻直眉弯,略显笑意,雍容秀典。后壁凿有礼拜道。那么云冈大佛为什么可以建造的如此恢弘?其实这是孝文帝对当年献文帝和冯太后政治斗争的一个平衡。
第五、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前四层木构楼阁为清初顺治八年(1651)宣大总督佟养量主持修建,因岩结构,蔚为壮观。即明代云中八景中的“云冈摩云”。窟门两壁上层各雕一株枝繁叶茂的圣树,二佛侧身树下对坐,神情安详;下层金刚力士头戴双翼羽冠,身穿甲胄,威风凛凛。民间口耳相传的所谓云冈石窟最大的露天大佛,是指第五窟中的云冈大佛,云冈大佛是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非常高大,足足能有十七米高。云冈大佛的耳朵一直垂到肩膀,是我国佛教典籍中佛陀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但是,这座大佛不单单有着中国化的元素,其额头极宽,鼻子很高,眼睛大唇却薄。这些,都是外域佛教的特征。所以说,云冈大佛实际上代表了佛教中国化的意义。
去过大同云冈石窟必定一定都对于规模最大的双窟第五窟印象深刻,其中主像高达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雕像,为云冈大佛之最。盘膝端坐,占据了整个洞窟后室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完全一副唯我独尊的气势。整个洞窟以宏伟造像、阔达洞窟在云冈诸窟中最为壮观的一所。
云冈石窟的开凿,历经了中期昙曜高僧地位丧失石窟开凿停工中断,上层士大夫阶层及信男善女参与建窟,皇家石窟的等级转为官方民间大众石窟,可又怎么会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出现如此规模之大的一个洞窟?且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雕像,为何会出现在第五窟内?
云冈石窟造像基本沿袭了建窟之初“皇帝即当今如来”的主题,目前研究云冈的学者普遍认为第五窟是魏孝文帝为父亲献文帝祈福专门开凿的。因为有献文帝和冯太后“宫闱之变”政治斗争的因素,第五窟内的主题雕凿时间上限也就明确指向了上限太和十四年(490)之后,下限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493)。
冯太后于太和十四年九月去世,葬于方山永固陵。此时孝文帝才真正成为了北魏皇权的统治者,才有可能为父亲献文帝祈福凿窟。
值得一提的是,史书对于孝文帝巡幸武州山的记载,自太和七年之后便再无只言片语。而当时的皇家工程主要在方山开展,孝文帝几乎年年都要巡幸方山。加上第五窟西壁雕凿内容的随意性和与别处迥异,第五窟的营建,其实在之前便已经开始,皇家工程和民间工程同时集于,只是敬奉主题的变化随着政治因素而迎合。
再者,当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南方的萧齐政权正处于父子政权之时,而北魏王朝则在冯太后二十多年的摄政前提下,政治制度齐备,改革蓝图规划完善,内没有大的宫廷斗争,外无军事战争,相对有一个社会安定的大环境。为迎合孝文帝终于独自执掌政权,出现如此之大规模石窟便在情理之中了。
从和平初年(460)文成帝下诏开凿昙曜五窟起,到献文帝继位,至孝文帝前期冯太后摄政多年时间,石窟工程的雕凿技术已经从深化完善过程中日趋成熟高超。不论从布局的考究到雕刻刀法的细腻传神,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加上献文帝的生平坎坷又不幸,“其性至孝”的孝文帝可以不受制约为其父竖立形象,已经不仅仅是祈福那么简单了,还包含了更多的政治因素,也就出现了专门为冯太后歌颂的政治赞歌雕凿出第六窟的主题。同时也就出现超越所有诸窟的规模为献文帝品评功德的第五窟了。
第五窟是专为献文帝所雕凿,窟形相似却又超越了云冈前期所有的大像,成为云冈最高大的主像,肯定了献文帝的政治地位和军事业绩,第六窟是专为冯太后所雕凿,肯定了冯太后临朝的合法性及现实。这组双窟创下了云冈两个之最,即最宏大和最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