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只是一介书生,他是怎么为宋朝续命百年的?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虞允文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不是波谲云诡的历史,虞允文可能终其一生只是个文官。然而因为在采石之战中的临危挺身,他迅速完成了从一介文臣到一名统帅的跨行,而且在短时间内组织抵抗,神话般的以少胜多打赢了这场战役,使宋朝国祚得以延长百年。
群龙无首,书生挺身而出
1161年,当金帝完颜亮发动预谋已久的南侵,率几十万大军南下打来时,宋高宗已经苟安了20年。能够为他抵挡金军的岳飞早已冤死风波亭,朝野内外军备废弛,防守空虚。宋军很快溃散,金兵攻陷了江北重镇扬州、和州,已经饮马长江。
战争爆发后,负责淮河流域防务的王权兵败南逃,两淮地区大片土地沦陷。朝廷上下一片惊恐。此后,王权被召回罢官,取代他的是李显忠。
为了安抚军心,虞允文被派赴驻扎在采石的王权军中,犒赏部众并监督新旧主将交接。
当虞允文到达采石的时候,他面临的是这样的一番景象:北岸,完颜亮的几十万大军已经虎视眈眈,即将渡江。南岸,王权被撤已去,李显忠尚未到任,出现权力真空。宋军只有一万多人,且军心涣散,“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到处都是毫无斗志的败军之气。金军一朝挥师南下,南宋危在旦夕。
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坐等李显忠必将延误国事。虞允文一介文官,而且从未上过战场,本可以在战争开始前溜之大吉,然而,此时他却挺身而出。
虞允文召集将士,激励他们说:“朝廷养汝辈三十年,顾不能一战报国耶?”“金帛、诰命皆在此,待有功。”将士们被感动,纷纷表示有统帅在,愿意死战。有人怕虞允文担责任,劝说虞允文:“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虞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之后,他迅速整顿部队,沿江布防。
以少对多,宋金这场仗怎么打?
虞允文自任统帅,宋军士气大增,但他面临的更大难题还在后面。金军在江北已经修筑高台,沿岸旌旗猎猎。完颜亮为了鼓舞士气,在开战前一天杀马祭天,并且昭告诸军,先渡过长江的重赏黄金一两。完颜亮如此成竹在胸,是因为他的军队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当时金军实有士兵四十万,骑兵数量超过宋军一倍。而宋军只有一万八千人。这场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战斗,宋军怎么打?
虞允文判断,金军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不习水战。而宋军的水师相对精良,他决定发挥宋军的水军优势。首先让军中的骑兵、陆军按兵不动,准备好击杀登陆的骑兵。其次,将五艘战船分成三队:两艘沿长江东西两岸并列航行,一艘驻扎在长江中流,隐蔽好精兵良将枕戈待战,另两艘藏在小港中,以备不测。
虞允文刚刚部署完毕,金兵就开始大举渡江,完颜亮亲自摇旗,数百艘小船横渡长江而来。眨眼之间,70余艘金军船只已经靠近南岸。面对金军的凌厉攻势,虞允文冲入阵中,对一位将领说:“你以胆识过人闻名四方,现在站在你身后的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和儿女啊。”将领受到鼓舞,立即挥舞双刀冲出军阵,奋勇杀敌。随后宋军士气大振,与金军展开殊死搏斗。
中流的宋军也以海鳅船(古代小型战船)冲杀敌舰,许多船只被宋军撞沉,金军大败,死伤过半。那些侥幸逃回的金军士兵,竟被完颜亮以不肯出江迎战为由全部击杀。
料事如神,凡事先人一步
虽然初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虞允文却丝毫不敢松懈。他首先立即将捷报送达朝廷,并犒赏了三军将士,但也提醒说:“敌军今天大败而归,明天一定会来复仇。”
半夜,他命令部分舰船逆流而上,另外派遣水军舰船封锁金舰队的唯一入江口——杨林渡口。次日,金军果然来犯,而宋军已经有所准备,水陆前后夹击敌军,最后,宋军大败金军,焚毁金军战船三百艘。连续两场败仗让完颜亮大为恼火,他一把火烧了自己乘坐的龙凤车,杀死曾向自己献计渡江的谋士和为金军造船的人,然后率军转往扬州。
此时,李显忠已经到达采石。虞允文料到金兵下一步必定再次强渡长江,进占京口,于是说服李显忠,向他借兵一万六千人和战船百艘前去京口设防。
此时宋军几支军队都聚集在京口,总数不下二十万人。虞允文上奏请求不要把宋军主力调往别处。宋军手中战船不足,他建议遇风就使用战船,无风使用战舰,并派人搜集材料冶炼钢铁,将修马船改造成为战舰,还从平江借来了一些战船。同时,他又令人守住滁河入口,扼住长江的咽喉,令其他将领驻守下蜀作为后援。完颜亮到达后,虞允文已经做足了战备。看到宋军海船在长江中来回川流,回转速度如飞,刚刚吃了两次败仗的金军胆战心惊。一向轻敌的完颜亮不以为意,笑着说:“不过是一些纸船罢了。”
京口宋军严阵以待,完颜亮终不得渡。此时,完颜亮军中也起了变化。完颜亮急功近利,不顾众人反对,约定三日内必须渡江,否则将尽杀诸将。金军将士们看宋军准备充分,渡江“进有性命之虑,退有敲杀之忧”,于是发动哗变,完颜亮被杀。
采石一战,宋祚转危为安
完颜亮被杀后,金军后退三十里驻营,并派遣使者求和。虞允文上奏报告战斗情况,高宗命他入宫面谈,连连夸赞他为“朕之裴度(唐中期名相)”。之后令他到两淮地区主持对金作战事宜。
面对敌人的虎狼之师,虞允文自任将帅,带领宋军的残兵拼死力战,最终逆转局势,不仅将一盘死棋盘活,而且为岌岌可危的南宋赢得了议和之机,使其得以续命百年。 时人评价其“一战而定国”。战后,虞允文得到了朝野内外的赞誉,开始了出将入相之路。后来刘锜见到虞允文时,自惭形秽:“朝廷养兵三十年,我辈一技不施,今日大功乃出于一儒者,我辈愧死矣。”
宋史论曰:“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