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对战诸葛亮 司马懿为什么只拖不和诸葛亮开打
还不知道: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司马懿对北伐的诸葛亮,并没有始终不主动出战,而是有着极深的战略意图,兵怎么用、仗怎么打,司马懿心中都有数。战,有迅雷之势,却极易同归于尽;守,是无上之策,使敌弱亡而我强盛。
司马懿主动出战让诸葛亮大败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给人们的印象是诸葛亮足智多谋,司马懿是他手下常败之将。然而演义中不管多么褒扬诸葛亮,也掩盖不住他的失利。诸葛亮北伐中原,屡有小胜未拓疆土;司马懿率军戍边,常有战败未失寸土。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怀着一腔雄心壮志开始了北伐,由于魏国边境御敌准备不足,诸葛亮大军攻城掠地,进展顺利。诸葛亮进军中小的胜利,引起了墙头草一样的孟达惊慌,在向诸葛亮表达投降之意后,诸葛亮很高兴又很担忧,却抱着侥幸心理,对孟达的下步行动没有具体支招,几乎是听之任之。
司马懿被重新启用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擒杀孟达。有一点让人很纳闷,免职在家的司马懿都知道孟达造反,诸葛亮给孟达的信却怎么那么慢呢?给司马懿的信跑的格外快吗?大意不光是孟达,诸葛亮也有。
司马懿擒杀孟达后,又直奔街亭打败马谡,让诸葛亮北伐的一切功败垂成。诸葛亮数月的战果,不如司马懿一次直奔要害的迅雷出击。但就是这一次迅雷出击,让诸葛亮唱了空城计,司马懿也深刻明白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与其会同归于尽,不如与诸葛亮“拖打结合”,不断消耗诸葛亮。
不战就是最好的出战将诸葛亮耗亡
并非是司马懿怕主动出战,会被诸葛亮击败,而是他看透了诸葛亮北伐的致命弱点,不能及时长久的供应粮草。掌握了诸葛亮这个弱点,只需要一个“拖"字,不用作战,就能将诸葛亮拖垮。坐在城里喝着酒不出战,就能把诸葛亮拖败了,这样的好事魏军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司马懿挂帅戍边,不出兵作战能行吗?首先,不作战会引起魏主的怀疑。敌军入侵不迎战,食君禄不为君分忧,会落下各种猜疑和指责,轻者罢官重则杀头。
其次,司马懿手下的将士也不同意。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天经地义,将士们也希望通过作战争取功名,用生命搏取封妻荫子的功名。如果始终在前线而不出战,就断了将士们的近身之道,久了会产生内乱或兵变。
司马懿作为一名战略家,非常明白这两种后果,因此,他在适当的时机,会与诸葛亮打上一仗堵一堵众人的嘴,由于是应付式作战,自然败多胜少。
除了堵众人嘴,司马懿还会借机清除异己。大将张郃,是曹操的亲信,对司马懿来说一直是个心病。除去张郃,既消除了对手,又会增长司马懿的微信,对他完全掌控军队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此,在诸葛亮逃走时,司马懿让张郃去追击,借诸葛亮的手在木门道除掉了张郃,以此震慑众将,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为了实现拖垮诸葛亮的目标,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司马懿,却上演了千里请战的好戏,成功的糊弄过了手下众将,也气得诸葛亮昏倒于地,不得不去禳星续命,到底还是没能拖得过司马懿。
结语
不战就是最好的出战!司马懿看透了与诸葛亮作战的结局。出战,虽有胜负,只要诸葛亮不死,胜负都与大局无关紧要。不出战,同样能拖垮诸葛亮,省时省力,我好敌垮,何必去白白送命呢?但内部压力大,不得不作秀出战,让大家切实看清:主动出战的结局还不如不出战的结局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