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该为北宋亡国负责的人是谁?宦官童贯都做了些什么?

最该为北宋亡国负责的人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起宋朝,我们都引以为傲,不仅经济是当时的全球第一,而且市井阶层繁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实,宋朝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少听到宋朝出现宦官专权。强大的汉、唐、明都上演了宦官专权的局面,甚至宦官专权一度导致王朝崩溃,而宋朝却没有,这是我们一贯的认为,那么,答案是否如此呢?不尽然。

其实,北宋亡国很大程度上跟宦官有关,可以说,宦官加速了北宋的亡国,对北宋亡国负有最大责任的就是宦官童贯。

说起童贯,这个人有点不像宦官,史书记载,此人身材高大魁伟,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颐下生着胡须,一眼望去,阳刚之气十足,不像是阉割后的宦官。

童贯还有“5个历史之最”: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宦官,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册封为王的宦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

童贯这五个历史之最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连魏忠贤和赵高都望其项背,无法超越。从这五个历史之最也可以看出北宋宦官专权的程度,北宋怎么可能没有宦官专权呢?

而且童贯要为北宋亡国负主要责任,就是因为他,引来了“如狼似虎”的金人。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是柳永引来了金人,柳永那首赞美杭州湖山美好、都市繁华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传到了大金帝国皇帝完颜亮的耳朵里。而这位大金皇帝完颜亮恰好自幼对儒学痴迷,精通诗词歌赋,而又喜欢舞文弄墨。

大金帝国皇帝完颜亮朗诵完后,大喜过望,手舞足蹈,对这首词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十分羡慕,浮想联翩,于是对手下说:“杀到大宋,拿下杭州。”

于是金人南下,对于此事,我们只能当做笑谈,北宋岂非是你金人想来就来的,就算北宋再怎么不堪一击,也不是别人随便就可以来的吧,所以,真正吸引金人决定南下的是童贯。

因为北宋军事上的无能让金人看到原来北宋这么不堪一击,而北宋在宋辽、宋金战争中暴露出的战斗力低下,与童贯主持军事以来的二十年时间里,军政的不断败坏有直接关系,而且童贯是联金灭辽的提议者、决策参与者和主要实施者。历史证明,联金灭辽是一项十分错误的决定,但童贯非要这么做,导致北宋亡国之祸。

童贯,20岁后才做太监的,之后童贯投靠在大宦官李宪的门下,李宪是宋神宗时候的宦官,经常在前线督军,也立了不少战功,所以说北宋不用宦官是假的。童贯虽然跟着李宪,但李宪并没有提拔童贯,以至于童贯入宫20多年,一直在下面徘徊。

提携童贯的是蔡京,蔡京之所以上台,是因为宋徽宗。宋徽宗我们太熟悉了,这个人艺术家,毫无治国才能。而童贯和蔡京二人狼狈为奸,互相举荐,首先,童贯利用太监身份,接触宋徽宗,于是极力推荐蔡京。

蔡京这个人艺术天分很好,而且书法很好,所以,一经推荐立马获得宋徽宗的赏识,之后平步青云,而蔡京上台后,自然没有忘记童贯,于是二人就这样纷纷上台。

因为童贯早年跟随李宪,很熟悉军中事情,所以,童贯上台后,立马掌握军权,总管北宋的半数的军马,这是前所未有的。

后来童贯还代表北宋出使大辽,公元1111年,宋徽宗加封童贯为检校太尉,为副使,跟着出使辽国。

不过太监出使,让大辽的大臣们感到十分稀奇,我们说过,童贯这个人有点胡须,说话也没那么的奶声奶气,所以,给辽国大臣们的感觉是不伦不类,因此,他们想发笑。

遭到辽国嘲笑,这让童贯很不舒服,恰在这时,辽国叛徒马植过来投降。

马植原本汉人,在辽国为官,他因为不满权力丧失,所以找到童贯,童贯当时刚好在辽国出使。马植对童贯说现在辽国朝政黑暗,大宋此时出击,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

童贯听到这话,自然高兴,能立功,而且还能受辱报仇,谁叫你辽国嘲笑我。于是回到出使回国后,童贯立马向宋徽宗汇报这件事,宋徽宗当然很高兴。

正当童贯准备伐辽,不过这时又发生了方腊起义,没办法,童贯只好先去戡平内乱。童贯这家伙,果然有点本领,居然把方腊起义平定了。

平定后,童贯终于可以去北方伐辽了,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童贯成为伐辽主帅,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邀请大金一起灭辽,金人自然同意,此时的大辽本来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童贯和金人都认为大辽不堪一击。

但事实上,对于金人来说,大辽的确不堪一击,但是对于北宋来说,大辽还是很强大的,而且童贯带着几十万大军灭辽,结果不但没有取得什么实质的进展,反而畏手畏脚。结果大辽的地盘全部被金人拿下,连燕京也被金人占领。北宋实际上没什么好处都没捞到。

而且童贯还把一股奸细部队纳入到宋朝,那就是郭药师,这个人原本是大辽的叛将,他归顺北宋后,不仅没有改装扮,而且在童贯的授意下增加兵力,最后这股军不但没有被大宋所利用,反而成了金人灭宋的内应。

总之,北宋亡国和金人南下灭宋和童贯脱不了干系。童贯在军事上的失败使金人看到了北宋军事的无能,童贯在政治上的弄权,进一步导致北宋政风败坏。

所以说,北宋无宦官之祸的结论不太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