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是什么人?汉武帝开创盛世的他为何下场那么惨?

每当一提起主父偃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知秀网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主父偃没那么牛,他就是汉武帝手中的一把刀。杀完人、招完恨,然后就被当成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首先,大汉盛世,跟主父偃没啥关系,甚至跟汉武帝刘彻也没啥关系。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

汉武帝刚继位的时候,是窦太后把持朝政。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汉朝到了盛世阶段。盛世表象:一是人民自足,不遇灾年,大家都能吃饱饭;二是地方有钱,府库有货有粮;三是国家有钱,京师之钱、太仓之粮,要多少有多少;四是街巷有马,相当于现代社会普及了汽车;五是官吏自爱、人民知耻,已经是仓廪实而知礼节了。

在传统时代,这就是盛世。而盛世的原因不是汉武帝雄才伟略,而是汉初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祖上攒够了家底,到汉武帝这一代就成了盛世。既然是盛世了,那就得有盛世的气度,再也不能屈辱的和亲了。于是,汉匈展开了持续百余年的大战争。

其次,主父偃能得重用,必须要说汉武帝才是识千里马的伯乐。

主父偃在齐地、在赵地、在燕地、在中山地,根本就混不出什么名堂。不得已,才跑到长安投靠了外戚卫青,想借助卫青搭桥混进朝堂。但是,汉武帝根本就没理会卫青的举荐,所以主父偃在长安依旧混得惨。惨得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于是就准备卷铺盖回家了。但是,结发游学四十年还混不出个名堂,主父偃不甘心,于是上书阙下,就是直接向皇帝上书。

但,主父偃上的是什么书?他要谏阻汉武帝停止对匈奴的战争。而且,同主父偃一起上书的赵人徐乐、齐人严安,也都是这个意见,就是不同意打匈奴。按理说,汉武帝应该把这三个家伙全给砍了脑袋。我这憋足了劲要去干匈奴,你们三个家伙竟敢给撤柴火。但,汉武帝看了上书,立即就断定这三个都是人才。于是,“朝奏,暮召入见”。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而汉武帝就是这样的人。武帝一心要打匈奴,主父偃这几个不长眼的却谏阻对外用兵。但,汉武帝硬是发现他们都是人才,而且还把他们当人才来用。所以,汉武帝才是主父偃的真伯乐。

第三,主父偃所作所为,都是在汉武帝支持下进行的。

主父偃都干了什么事情?发动了两场大案,一个是燕王乱伦女儿案;一个是齐王乱伦姐姐案。把这两个诸侯王都给搞死了,特别是齐王,直接吓得自杀了。接下来,估计还会对赵王动手。但是,在出任齐相前,主父偃就是一个中大夫,他能搞得过诸侯王吗?

诸侯王在大汉是何等尊贵的身份?连武帝的母亲王太后,都要上赶着去联姻诸,准备把自家外孙女嫁给齐王。诸侯王就是这种地位,中大夫主父偃能搞定吗?所以,背后只能是汉武帝的意志。汉武帝要搞诸侯王,主父偃就是马前卒。

主父偃看人下菜碟的功夫,也是要多刁钻有多刁钻。他上书阙下时,可是力主不打匈奴的。可是,卫青河南之战后,在筑城朔方的问题上,主父偃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坚决要建朔方郡。原因就是汉武帝要筑城朔方,于是主父偃必须是这个建议。

迁天下豪杰至茂陵、照抄贾谊众建诸侯以少其力以及尊卫子夫为皇后,等等这些大政,名曰主父偃建言,实则都是汉武帝想干的事情。只不过外朝的三公九卿不支持,所以只能用内朝的中大夫主父偃去干。

因此,完全可以认为主父偃就是汉武帝手中的一把刀,把大汉诸侯王、大汉豪族以及满朝公卿砍了个稀巴烂。

然后呢?然后这笔账,肯定会有人要算。于是,借齐王自杀一案,朝中和宫中就形成了一致意见。王太后本来是把自家外孙女嫁给齐王的,而齐王却让你主父偃给吓死了。燕王被办、齐王自杀,赵王自然战战兢兢,诸侯王们就该下手了。而朝中大臣呢?汉武帝跟大臣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只能重用公孙弘、主父偃以及东方朔这些寒门之士。于是,干主父偃这种人,大臣们肯定坚决支持。而公孙弘之属呢?这些寒门士大夫,从来都是文人相轻,主父偃挡了他们的路,他们下起手来只能更狠。

于是,主父偃就只能等着被灭族了。汉武帝的意见呢?汉武帝就是再雄才伟略,也扛不住朝中、宫中以及诸侯王的集体攻势。所以,也只能丢卒保帅,把主父偃满门抄斩。

这就是当时的大汉朝堂,权力的游戏从来都是冷酷的计算。算错一步的张汤,只能牛车运尸;而算错好多步的主父偃,就只能等着被灭族了。

真正的牛人是公孙弘,这家伙是个人才,让下级满意、让同僚满意,关键是还能让汉武帝满意。在武帝朝,当丞相能当到老死任上,真心不容易。而主父偃却没有公孙弘这两下子了,留下身后名,而生前却遭灭族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