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理财大臣王文统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死的?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知秀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王文统的故事。
忽必烈自受蒙哥汗之命于漠南金莲川开府以来,手下接纳了一批汉族士人,这些都是中州精英与硕德耆儒。
蒙哥汗去世,忽必烈与其幼弟阿里不哥分别在漠南与漠北举行忽里台贵族大会,先后称汗。对于汗位的归属,双方爆发战争,军需支出很大,忽必烈依赖中原汉地的财赋支持,理财是重中之重,于是,就把这大事交给了中书省平章政事王文统全权负责。
王文统,字以道,金北京路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人,曾中金王朝经义进士,自幼聪明,记忆力超群,年轻时就搜集阅读历代奇谋诡计之书,“好以言撼人”,金末乱世,王文统以“布衣”之身游走在中原汉族诸侯之间,以展胸中抱负,得到山东益都世侯李檀(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李全与杨妙真的儿子,一说是养子。李全与杨妙真,这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当年纵横山东等地,是左右三朝:蒙古、金与南宋格局的重要力量)的赏识,留为幕僚,军旅与管理诸事都要听其建言谋划。
(忽必烈)
李檀还命自己的儿子李彦简拜王文统为师,并且李檀还娶了王文统的女儿,由之,两个人的关系非比寻常。
当年忽必烈奉蒙哥汗之命率军渡江进攻南宋鄂州之际,忽必烈手下谋臣刘秉忠、张易等人都大力举荐王文统的才干超人。
忽必烈即汗位之后,就召王文统来开平,任其为中书省平章政事,行中书省事于燕京,掌管日常政务和财政,“凡民间差发、宣课盐铁等事,一委文统等裁处”,可见对王文统能力的认可与信任。
王文统的理财,体现了大智慧,“材略规模,朝士罕见其比”,成了忽必烈的“财政部长”,保证了国家的正常运转与国力的增强,设立十路宣抚司分管各地,颁布一系列条文,以革除赋税、吏治方面的积弊。重视选用人才,分立中书左三部、右三部,健全制度。
二、发行中统钞
忽必烈对王文统的经邦理财之术,大加常识,时不时“纶音抚慰”,大有“恨其见晚之叹”,忽必烈曾以钱谷大计询问,王文统“敷对明敏,虑无遗策”,并且“以簿书委积,重为规画,授诸掾成算,以备不时顾问”。
忽必烈考虑到王文统岁数比较大,特许其不必劳于奏请,日常工作在中书省全权处理,遇重大的事情才请示,完全放权给王文统。
王文统为忽必烈理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食盐榷卖。
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忽必烈颁布诏谕禁止民间贩“私盐”的同时,又规定榷卖食盐的价格进行了下调,这样有利于官府向盐商批发与销售,并且加强对盐政的管理,增加了财政收入,比如山东盐运司的岁办盐收入,提高至白银二千五百锭。
其二,整顿户籍。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在王文统主持下,对汉地的户口进行整顿与分类,大略分为元管户,也就是业已登入朝廷且无变化的人户;交参户,曾经登入朝廷户籍,又迁往他地,又重新登记的;漏籍户,就是没有登入朝廷户籍,又细分为丝银全科户、减半科户、止纳丝户、止纳钞户等等,让他们按规定缴纳丁粮、丝料或包银。
针对诸王投下征收的旧制,王文统以“恩不上出,事又不一,于政体未便”的理由,奏准实行各路皆输京师和各投下赴中书省验数关支的新办法,使国家直接控制更多的户籍,增加赋税。
其三,发行中统钞。
蒙古立国初期,各路都在本辖境发行使用自己的纸钞,国家没有统一的钞票,造成不便与混乱。
王文统主政中书省,在全国发行中统元宝交钞,面值分壹拾文、文、叁拾文、伍拾文、壹百文、文,叁百文、伍百文、壹贯(两)、貳贯十种,全国通行,官府的酒茶盐铁等均以中统宝钞为主,并废除各路原先使用的钱钞(可以用旧钞兑换中统钞,以避免老百姓蒙受损失)。
中统钞以所储白银为本,钞壹贯相当白银一两,允许老百姓持钞兑换白银。
中统钞的发行,稳定了物价,方便了民间贸易,改善了老百姓生活,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是忽必烈中统初期最信任的大臣,然而山东世侯李檀叛乱,给王文统带来杀身之祸。
三、王文统之死
李檀,是汉地世侯中最桀骜不驯的一个,控制着山东半岛与淮河以北地区,娶东道诸王之长塔察儿的妹妹为妻,同时又娶了王文统的女儿。
王文统最早就是李檀手下,又是李檀老丈人,他们的关系非同寻常,世人皆知。
当李檀在山东举兵后,许多人揭发王文统暗中派其子王荛与李璮通风报信。
忽必烈立马把王文统叫来,质问他:“汝教檀为逆,积有岁年,举世皆知之。朕今问汝所策云何?其悉以对。”
王文统很聪明,并没有立刻回答忽必烈所问,说“容臣悉书上”。
王文统呈上写好的书面答复,回避私通李檀之事,恰在这时,有人从洺水送来王文统写给李檀的三封书信,信中有“期甲子”等语,王文统见到书信,惊惶失措,汗就下来了。
忽必烈追问:“甲子之期云何?(甲子,即中统五年)”
王文统辩护说:“李檀久蓄反心,以臣居中,不敢即发。臣欲告陛下缚璮久矣,第缘陛下加兵北方,犹未靖也。比至甲子,犹可数年,臣以是言,姑迟其反期耳。”
忽必烈大怒,打断他的解释:“无多言,朕拔汝布衣,授之政柄,遇汝不薄,何负而为此?”
王文统还极力辩白,忽必烈命令下入大牢。
之后忽必烈召来窦默、姚枢、刘秉忠、王鄂、张柔等人,把王文统写给李檀的三封信给他们看,问如何治王文统的罪?
窦默等人说:“人臣无将,将而必诛。”其实是帮王文统开脱罪名,唯张柔大声说:“宜剐!”
忽必烈又让窦默等人说出意见,众人知忽必烈意,都道:“当死!”
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二月二十三日,王文统及其子王荛以与李檀“同谋”之罪被杀,忽必烈还诏谕天下,说明王文统负国恩被极刑的真相。
如今,我们很难知道历史上王文统之事的真相,但通过他与李檀的特殊关系来看,王文统是知道李檀要反叛,说他与李檀内外勾结,似乎证据不足。而王文统知情不报,纵容庇护李檀是确凿的。
王文统之死,有点冤枉,那王文统写给李檀的书信,是怎样被得到送到忽必烈手中?这其中十分微妙?李檀起事造反,不可能出卖自己的老丈人王文统,把这信件拿出来,并且李檀起事之前,与汉地诸侯都有过串通,共同举事,细思,王文统大刀阔斧地改革,侵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有借刀杀人之嫌。
王文统深得忽必烈信任,年事已高,位极人臣,对于元朝的稳固强大功不可没,从常理来讲,没有动机参与李檀叛乱,如果说他与李檀这特殊关系,知而不报,进退两难有可能,那“甲子”之言也许是权衡之计,或许有许多令人反思的地方,王文统事件也牵扯到许多人,李檀造反,也与众多汉地世侯有着密切的往来,也影响到忽必烈对汉族世侯的信任以及国策的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