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李密手握三十万重兵 李密当初为何不称帝

还不知道:李密不称帝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水浒传》中敢跟朝廷叫板的梁山好汉,曾一度成为皇帝的眼中钉,可惜对方实力过于强盛,朝廷又需抵抗外辱,根本无暇顾及,也消灭不了。虽然梁山好汉给人的感觉非常厉害,但这毕竟是小说,有些情节被夸大了,而在历史中,有支名叫瓦岗军的队伍却是真实存在过的,它强盛时比梁山好汉还厉害,甚至手握三十万重兵,接近朝廷一半的兵力。既然瓦岗军这么厉害,当时统领大军的李密为何不称帝?

李密之所以不称帝,与瓦岗军中盘根错杂的权力有关,因为瓦岗军并不是他创立的,翟让才是大军的原始领袖。当初,翟让为反抗暴政,与秦琼等人合伙起义,为了壮大实力,他们招募了很多盗贼和流寇参军,可惜队伍人数有限,也没经过正规训练,加之翟让又没多少才能,导致瓦岗军徒有其表,实际战斗力却忽略不计。所以朝廷也没分神缴杀他们,瓦岗军就一直这么苟延残喘的存在着。

李密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瓦岗军颓败的军容,他在投靠瓦岗军之前,也是反隋中的一员,手下有无数精兵,带领旧部跟隋朝正面对战过很多次,战斗经验相当丰富,只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军又无安身立命之所,李密只得挥军投靠翟让。翟让虽然没多少军事才能,但他却是个大贤人,再加上他们有共同的政治立场,两人一拍即合,迅速统一了战线,共同抵御朝廷的缴杀。

李密在刚投奔瓦岗军时,还是乖乖听命翟让的大将,主子让他怎么干,他就怎么干,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就慢慢变了味道。李密开始独立领导跟隋朝的对战,而且他还因此打了很多胜仗,接连斩杀了隋朝好几位名将,缴杀的隋朝士兵更是不计其数。战役上的胜利大大提升了李密在军中的地位,他在大胜仗后开仓放粮的举动,直接将自己变成了百姓心中的战神。一时间,拥立他的人甚至超过了翟让。不过,翟让也是个怪人,别的领导最怕功高震主,他竟然还对李密欣赏有加,还主动把瓦岗山的第一把交椅送给了李密,从此听命于他,一点不平衡感都没有。

李密成为瓦岗山真正的领导之后,指挥战役时更加如鱼得水,他曾几次大败名将王世充的大军,俘虏了很多士兵,再加上旧部和新投靠之人,瓦岗军一下子壮大到30万人,30万是什么概念?完全有实力跟隋朝一较高下了。很多人都劝李密称帝,名正言顺的跟隋朝打几场仗,但是李密每次都婉言谢绝,每次都说再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李密拒绝称帝是有他自己考虑的,除了隋朝这个外在因素外,最重要的是瓦岗军盘根错节的内部干系,翟让就是他的心腹大患。虽然翟让已经交出了一把手的宝座,可他毕竟是瓦岗军的创始人,现在又活得好好的,军中弟兄见了翟让,就跟见了太上皇一样,比见了自己还要尊敬,李密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翟让身边还有很多不服李密的人,例如哥哥翟宽,亲信王儒信,就经常明里暗里地挤兑李密,他这个宝座做得并不安稳。

李密之所以不称帝,就是想在确定至尊地位前,先把这些拦路虎都除掉。他先用莫须有的罪名把翟宽和王信儒诛杀,又在军中摆上了鸿门宴,逼得翟让不得不赴宴,在觥筹交错间,李密提剑杀了翟让,彻底拔出了他眼里的一根钉子。按理说,三大威胁已经消失,李密应该安心称帝了吧,可是他依旧没有这样做,这又是为何?

翟让虽死,但是他的旧部依旧健在,像王信儒这样不服李密的人还大有人在。况且,李密的对手可不止瓦岗军这么几个人,外面还有强大的隋朝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呢。有次李密在跟隋朝的较量中,一直打败仗,为了保存实力,他挥军后退。有谋士建议他带兵投靠徐世勣,却被他直接拒绝。理由很简单,徐世勣曾是翟让旧部,虽然瓦岗军的动乱已经平息,但难保他不会在李密危难时为旧主报仇,于是李密只能改道。王世充正是看到了李密这样的窘境,就代表朝廷招降李密,有点像水浒中的招安,本以为不称帝就是李密的底线了,没想到他竟然还反水投靠了敌人的阵营。

在知秀网小编看来,李密的失败其实早就注定了,带兵打仗最重要的是稳定军心,李密先是因为夺权杀了旧主,极大的打击了瓦岗军内部的团结,后又作为一军统帅投靠敌方,从根上就断了士兵们对李密的尊敬和信仰。李密反复无常,随时跟好兄弟翻脸,像头猛虎一样,想要跟他做朋友的人,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靠近他,搞不好还会像翟让一样死无葬身之地。李密这样的处事风格,注定了他众叛亲离的后果,瓦岗军的失败也就不奇怪了,只是可惜他手下奋勇拼搏的将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