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九族到底指的是什么 皇帝诛九族要杀多少人
对古代皇帝动不动就诛九族,到底诛了多少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影视剧当中,“诛九族”成为了最为残酷的刑罚,但凡哪个倒霉的家伙,被官府抓住了,惹得皇帝勃然大怒的话,直接下令:“诛九族!”紧接着一家老小也跟着遭了殃,这也让人感到好奇,古代皇帝动不动就诛九族,过去到底诛了多少人?你也许不信,只有2例。
首先先让我们来了解下,九族指的是什么呢?《春秋左传正义》提到:九族谓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及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并已之同族,皆外亲有服而异族者也。
也有说法认为是同一血统的九代亲族,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孙、曾孙、玄孙九代血亲。但是从执法的角度来看,真要诛九族,显然第一种说法,最为靠谱。
了解完九族,再来看看古代最为严重的罪行和朝廷对他们的处罚,古人有着十恶不赦之说,其中为首最严重的是三大罪,分别是谋反,谋大逆(毁坏皇帝的家庙、祖墓及宫殿。),谋叛。
汉朝对于谋反罪的人,是如何处置的呢?汉书提到,汉高祖刘邦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没有提到谋反如何处置,但是后来的刑法志又说:“然其大辟(谋反),尚有夷三族之令。”
这里的三族指的是父、兄、子三族,并没有九族之说,而汉朝的规章制度,又是从秦朝沿用的,包括丞相李斯和赵高,都被安上谋反的罪名夷三族。
唐朝谋反罪,是最为宽松的,只需要诛杀父亲和儿子,老人九十以上免死,国家给予补偿,而不满十四岁的人,也会改为流刑被流放。
明代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者,不管主、从犯,一律淩迟,祖父、子、孙、兄弟及同居的人,只要年满16岁的都要处斩”。
大清律例的《刑律》提到:“谋反大逆,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正犯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基本和明朝没有啥区别。
无论哪个朝代,都没有明确诛九族的说法,但是由于反复出现在小说演义当中,加上大伙对古代的不了解,也就成为了常识性的误差,当然,史书中也提到了两个诛九族的案例,第一个倒霉蛋是隋朝的杨玄感,起兵叛乱,《隋书》提到他随后被炀帝“夷九族”,第二个倒霉蛋是明代的官员景清,他是建文帝的忠臣,假意投降朱棣,结果在上朝得到时候竟然要用手中笏去刺杀他,最终被气愤的朱棣给诛了九族,《明史》:“诛九族,转相攀染,诛其乡人。”
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个被宣传的沸沸扬扬,说被诛杀了十族的方孝孺,其实只是见于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野记》,并没有记录正史,应该也是子虚乌有的事实。
古代的帝王,传承儒家思想,以“仁”为主,祸及亲人的惩戒措施,虽然能有效的维持自己统治的威慑,但是自然是能少用就少用,而且九族牵涉到的人未免太多,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暴君的帽子,也就自然极少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