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是明朝著名的太监 刘瑾为什么会恶名远扬
很多人都不了解太监刘瑾的事情,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最近有一种风气,就是给著名坏太监洗白,有些自媒体就说,那些太监其实相当不错,但那些文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们抹黑了他们。其实那些太监本来是不错的人。而这些被洗白的太监里魏忠贤和刘瑾是被提到次数最多的。知秀网小编想说,但凡进入权力的漩涡,去评价一个人“好”或者“坏”都是比较肤浅的行为,你得从他对整个朝廷,整个大明的影响去看。毫无疑问,刘瑾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太监。虽然明朝盛产恶毒太监,但是他依然在众多怀太监里十分出挑。
他之所以恶名远扬,是因为他做事比较极端。比如他非常记仇,有些人曾经骂过他,他就要整别人。明明那个官员十分穷苦,他还要扣别人薪水,罚别人钱。他还要求那些文官们必须给他送钱,如果不给他送钱,那他就要发飙了。他还专门做了一个特别大的枷锁,这个枷锁重大120斤,文官们都是从小在书房里长大,一个个就算不是弱男子,但身体素质也被不会太好。文官们被他整惨了,所以他的名声在众多太监里格外的差。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这不是本质问题。为什么刘瑾是著名的太监呢?
为什么他的名声就算是隔了上百年依然臭不可闻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得罪了文官,并且得罪惨了。从表面上看,他对文官们手段严酷,所以文官们恨他。其实本质是他抢了文官们的权力。从古至今,那些抢了文官权力的太监们名声都特别差。并非是文官们心胸狭隘,而是因为基因使然。虽然明朝的太监名声最臭,但其实他们是冤枉的,往上数几个朝代,这些朝代的太监混得比刘瑾他们好多了,他们有的可以决定皇位人选,有的可以左右朝政。唯独明朝的太监最惨,他们的权力比较小,而且名声最烂。
这是因为明朝是一个格外奇葩的朝代。因为开国皇帝老朱的一顿捯饬,所以丞相没有了,但是内阁的权力却太强大。在明朝,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力都掌握在文官集团手里。这问文官们比较讨厌,他们什么都要管,有时候还不听话。于是太监就上场了。举一个形象的例子,皇帝和文管成员们拔河太累,于是要求太监上场帮忙。太监虽然名声不好,但最听皇帝的话,这其实还是在安全范围内。但如果皇帝本身出了问题,那么太监就会失控。太监的权力来源于皇权,也是皇权的一部分。
所以,当皇帝是一个不管朝政的玩家或者只会做木匠活不会看奏折的文盲时,太监的权力就开始膨胀。刘瑾之所以出现,不是因为他本人很厉害,而是因为皇帝需要刘瑾出现,即使没有刘瑾,也会有王瑾。刘瑾权力慢慢膨胀,为了增加他的影响力,那么他必然是会插手朝政的。但这肯定会引起文官集团的不满和反弹,双方的矛盾增加。而由于刘瑾独特的职业属性,他在双方摩擦中,势必不会采用多高明的手段。比如,让所有到京城的地方官给他送钱,比如让那些不听话的官员们扛着120斤的枷锁。
简单来说,刘瑾获得了一部分皇权,但是大臣们不会顺服他,而他肯定会采用极端的方法控制朝政,那些不听他话,反对他的人都要倒大霉。而刘瑾作为一个太监,家庭差教育差,他的心理很可能不正常。当他暂时获得朝政处理权力时,也可能运用得不好。而他并没有多少可以依靠的人,那些依附他的人多半人品不好,能力一般,不然他们怎么会依附太监呢。虽然他在处理朝政时,也曾经做过一些好事,比如说给那些受灾的百姓拨钱。但更多时候,他的命令都比较匪夷所思,比如在官方提倡理学的时候,让寡妇嫁人。
所以,他的名声就那么臭了。比如,他为了立军功,竟然让人骚扰边界,这都是相当糟糕的事情。而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是一个有追求的太监。没追求的太监最多捞捞钱,控制朝政。但是刘瑾却想着立功。而他本身又没有那个能力。说实话,刘瑾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他进宫以后努力认字,后来又努力讨好皇帝,最后才过上好日子。当时,皇帝宠信的有“八虎”,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有什么追求,陪皇帝玩玩捞点钱就算了。唯有他不断膨胀,最后才落得非常糟糕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