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是在哪场战役中奠定自己霸主地位的?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晋文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晋文公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称霸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叫做城濮之战。那是公元前的六百三十二年,晋文公希望开拓疆域,就和楚国打起仗来了。打仗的地方因为是在城濮,所以就叫做城濮之战。楚国将士多啊,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可是晋国的聪明,人少我们不怕,让敌人以为我们人多就行了。把老虎皮放到马背上,再把马赶到敌军的阵营里面去。远远看去,不得了了,敌人怎么连老虎都可以驱遣,莫非是有神仙帮忙?楚国人害怕了,于是打仗就失败了。
其实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开始是楚国想要打宋国,宋国是抱晋国大腿的,肯定是要向晋国求助的。宋国开了口,晋国不帮忙也不好,而且也怕楚国下一个目标就是晋国,再加上自己也想要有一点国际地位啊。这么多理由加在一起,晋文公大手一挥,打!可是毕竟楚国人多呀,晋国如果是自己打的话根本没有那个胆量,所以晋国就想和秦国、齐国一起打。怕秦国和齐国不帮助自己,晋文公就对几个大国用离间计,本来嘛,国家利益为先,秦国和齐国一看不对头,楚国这样不厚道呀,于是开始打楚国,楚国这时候就有点吃瘪了。毕竟和那么多国家打仗,士兵再多也不够呀。国际形势不好。在城濮的时候,高潮终于来了,楚国输的一塌糊涂,晋国从此在各个国家之间立足了脚跟,晋文公也称霸了。
城濮之战战术运用
城濮之战开始前,晋国就定 下 了 “ 楚始得 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 、 卫, 楚必救 之,则 齐、 宋免矣” 这样一 个总 的作战方针。
第一阶段先从卫 国下手,初战取胜, 为晋、齐之盟 奠定了基础, 也逼迫鲁国从楚的阵营中分化出来。
第二阶段围曹,入曹。至此, 附于楚国的曹、卫两国都被征服,大 地削弱了楚国的力量。接着又用先珍之谋使齐 、 秦两国 “ 喜 赂怒 顽” , 与晋结为联盟拒楚 , 以解除晋 国的 后顾之 优。 在第 三阶段与楚国的正面交 锋中, 晋 国恰当 地选择了 战场 , 避开楚国主 力部 队的 锋芒 , 以下 军之 佐首 先对组成楚右翼部队 的陈、 蔡两国军队 发起进 攻, 楚右师战败。 然后 以 “ 伪循 , 诱敌深 念 以上军合攻楚左翼部 队, 楚左师 溃。 这样晋 国就造成了事实上对楚的优 势, 掌握了主动权 , 使自己处于有利的 战略地 位 , 从而取得了最后 决 战的胜利。 《左传》 城溉之战的描绘令人信服地
使我们看到,晋国的每一步胜利,都是同充分发挥将帅的主观能动作用,适应客观规律,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分不开的。战争是敌我双方力皿的 竟赛,但力量在战争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变 化的 因素。人的主观努力 , 指挥员的能动作用的 发挥,战略战术的恰当运用 , 对于敌我力盆的转 化, 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孙子主 张在作战指导上 要 “ 致人而不致于人 ”,主张 “ 庙算” 。 孙膑主张 “ 变” 、 “ 权” 。 《左传》通过城濮之战记叙,在主 、 客观关系的间题上,形象地反映了和孙子、孙膑同样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
城濮之战的影响
楚
之前,楚国的势力差不多已经蹂躏了整个中原,黄河下游的大国,如齐如宋都被楚所侵略,鲁、卫、郑、陈、蔡等国都已投降了楚人。一面狄兵也曾攻入王畿,逼得周天子蒙尘。……城濮一战,楚军败绩,南夷的势力即退出了中原,北狄的势力也渐渐衰微下去,于是华夏国家和文化的生命才能维持。
晋
晋国击破了弥漫中原荆楚入侵势力,压迫其退回原有之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使中原复呈安定之象。于是中原诸侯之逼于威势而附楚者,鲁、曹、卫、陈、郑等国皆脱离楚国复回至中原集团,听从晋国之领导。[6] 后,晋国举办“践土之盟”。此次盟会,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 “侯伯 ”,并给了晋 文公“敬服王命,以绥四国 ,纠逖王慝 ”的任务,晋拥有了 代表周王室行使征伐大权的 “尚方宝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