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死前为什么会后悔杀掉魏忠贤?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崇祯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着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来到了北京城。此时的崇祯帝知道大明江山将要不复存在。当他回想起起先帝临终前的遗嘱时,才明白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句话蕴含的深意。一时间崇祯帝后悔无比自己曾逼死了魏忠贤。
提起魏忠贤,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他九千岁的头衔,以及他所领导的东厂。在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魏忠贤,利用手中滔天的权势,排除异己,专断国政。当时明朝的百姓只知朝中有魏忠贤,而不知道有皇上。
令人意外的是,面对专权的魏忠贤明熹宗并不恼怒。反而在他临终之际,交代崇祯帝,魏忠贤可以托付大事。然而,年轻想要有番作为的崇祯,在即位之初便选择了拿魏忠贤开刀。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崇祯就铲除了阉党,赢得天下的一致好评,一时间大明王朝仿佛有了中兴之势。
但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着农民军,兵临城下时,崇祯帝才对除去魏忠贤,感到追悔莫及。当时的崇祯帝更是下旨,令人收敛魏忠贤的骸骨进行安葬。崇祯帝为何后悔诛杀了魏忠贤呢?这是因为魏忠贤被铲除以后,明廷被东林党所掌控。东林党是江南士族利益集团的代表。一旦朝廷发布损害他们利益的诏令,便会很难推行。明廷利益的根本就是赋税。明末时期,朝廷需要赋税,但江南士族却不想纳税。
要知道的是,明朝时期的工商业十分发达。明朝末期,天灾泛滥,百姓生活困难,农业税难以征收,各路起义军接连起义,在关外更有虎视眈眈的清兵时常扣关。在这特殊的时期,崇祯帝最正确的选择便是减少百姓缴纳农业税,同时提高士族所缴纳的工商税。
魏忠贤专权期间,为何就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原因很简单,那时的明廷并不缺钱。魏忠贤专权疯狂敛财的同时,也间接帮助明廷征收了大量的工商税。这样一来边关将士的粮饷既得到了解决,还不会给百姓增加负担。于是中原地区便鲜少有起义闹事者出现,关外将士也才肯用命去抵抗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