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那么多年,为何蜀汉仍能延续呢?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国一瞬间柱国坍塌,似乎前途一片灰暗,不免给人一种落寞悲伤、忧心恐惧之感,因为,丞相都已经不在了,还有谁能够拯救蜀汉呢?

可是,于正史来说,诸葛丞相病逝后,蜀汉不仅没有登时被消灭,反而又硬生生的走过了二十九年,那么,蜀汉究竟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走过了这样的一段历程呢?

(一)执政稳守 实力均衡

诸葛亮病逝后,接替他执政的前后有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为蒋琬,建兴十二年八月,蒋琬加拜尚书令、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没过多久,加封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实际上成为了蜀汉的一把手,因为兼管军权与朝政。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蒋琬加升大司马,且受命开府治事,虽然彼时蒋琬让出了大将军与尚书令的职权,交给了费祎与董允,但是蒋琬仍然是蜀汉实权的第一掌控者,不管是汉中驻军还是涪县驻军,蜀汉的绝大数军权都掌握在蒋琬的手里。

蒋琬在任期间,以稳妥人心、恢复国力为第一要务,在凝聚蜀汉理想共识的同时,也曾主张从汉水东下、以东三郡为跳板伐魏,不过此举遭到了朝臣的反对。

但总体来说,蒋琬在任期间,蜀汉还能保持着对外的进取思想,且蒋琬治理国家的能力也很是出色,至延熙九年(公元246年)病逝时,蒋琬执掌大权十二年,此间蜀汉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蒋琬之后,大将军费祎继续执政,费祎虽然才思敏捷、能力出众,但是他的执政思路比诸蒋琬更显保守,而且从延熙九年蒋琬病逝后,一直到延熙十五年(公元252年),六年的时间里,费祎的思路除了在如何稳定国力之外,更多的是想当一个真正的丞相,也就是获得开府治事的权力。

在军事层面,相比于蒋琬的保持进取之心,费祎则干脆变成了保境安民为主,例如,他曾多次制约姜维的军事行动,每次拨给姜维的军队不过万人而已,他也曾对姜维说道:

“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因此,截止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元旦费祎被刺杀时,他执政的七年里,蜀汉整体保守的思维渐趋确定,故而,蒋琬费祎执政的十九年间,蜀汉无有重大对外军事行动。

且天灾很少,旱灾、水灾、蝗灾基本没有发生,民众的生活质量稍有提升,国家户口户数稳定,存粮相对富足,财政开支也是大大缩减。

可以说,在当时的三国中,朝政、民间最为稳定的就是蜀汉,因此三方之间各有人才且实力均衡的态势依旧没有被彻底打破,尚属于平衡时间,故而,蜀汉才可坚守二十九年之久。(二)军事趋稳 人才不乏

对于蜀汉来说,人才的真正凋零期在于延熙九年到延熙十六年之间,在此之前,蜀汉军政人才相继不乏,就军事层面来说,蒋琬、费祎、董允、马忠、王平、邓芝等一时人杰都在。

例如,延熙七年(公元244年),蜀汉与曹魏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兴势大战,此战中,蜀汉良将与文臣配合默契、汉中与后方更是联系紧密。

出现了前线镇北大将军王平凝聚全军御敌于外、中线大司马蒋琬坐镇涪县策应、后方大将军费祎亲自从成都至汉中救援、南方镇南大将军马忠自南中入朝代行尚书事稳定朝政、东线车骑将军邓芝继续坐镇永安稳定东吴,故而兴势大战蜀汉一举击败曹魏十余万大军、取得大捷!

因此,在蒋琬费祎主政的十九年间,蜀汉的实力是一个绝对的稳固期,可是,自从延熙九年开始,蒋琬、董允、王平、邓芝、马忠、费祎等相继离世,那时候的蜀汉,已然后继乏人,但是依据着之前打下的基础,尚且能够维持十年的时间。

(三)外部内乱 环境稳定

对于蜀汉来说,危险性最大的政权自然是北方的曹魏,可是在后三国时代,不管是曹魏还是东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治理程度在蒋琬费祎执政期间是不如蜀汉的,且相当的混乱。

就曹魏来说,著名的高平陵政变、淮南三叛等十年之内接连爆发,所以此刻的曹魏无暇他顾,姜维也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在他与陈祗、诸葛瞻等联合主政的十年间多次北伐,重新恢复以攻为守的策略。

而东吴则是自从太子孙登去世后陷入了储位之争里,江东大族也是涉足其中,丞相陆逊更是被迫身亡,所以,东吴与曹魏处于某种程度的内乱,也是使得蜀汉得以存在下去的重要的外部原因。

但是,自从姜维主政以后,刘禅权力增加,尚书令与卫将军、左右车骑将军等对于姜维的制约越来越大,且姜维忽略了对朝政的掌控,且与朝中不睦,这就使得蜀汉军方的主力与朝政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