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蜀汉大将张嶷在历史上为什么不出名?
知秀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嶷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张嶷[nì] ,字伯岐,祖籍巴西郡南充国县(今属四川南部县),生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为人豁达豪爽,最初为南充国县功曹。
刘备攻打蜀郡的时候,有山贼趁机抢掠县衙,张嶷挺身而出,保护了南充国县令及其夫人,因此声名大振。
诸葛亮最初准备北伐的时候,张嶷平定了广汉叛乱,稳固了蜀国的内部,因功升任牙门将。
不久,张嶷又多次追随马忠在南中等地平定叛乱,因功升任越巂[xī](治所在邛都县,今属四川西昌东南)太守,在此地任职长达十五年,期间平定多起叛乱,修筑大量城郭,打通了越巂通往成都的道路,赢得百姓的交口称赞。
张嶷在越巂任期已满,被征召入朝,拜为荡寇将军,册封为关内侯。
《三国志》记载:张嶷“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屡乞求还,乃征诣成都。夷民恋慕,扶毂[gǔ]泣涕。”
张嶷在任期间,越巂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
他离任的时候,百姓扶着他的车子哭泣,不忍让他离开,足可见张嶷在越巂任职地方官的时候,深为当地百姓的爱戴。
受《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提到蜀汉,人们自然而然想起几近妖人诸葛亮,还有刘关张赵马黄等叱咤风云的名将,却忽视了正史中丝毫不亚于这些名流的张嶷。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张嶷的评价是:“识断明果”意思是遇事聪慧果断,有见识,善决断。
大多人认为,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就没有可用之才了,事实并非如此。
费祎任职大将军的时候,待人和气,缺乏戒备之心,对曹魏方面投诚的将领过于信任。
张嶷对此充满忧虑,于是写信给费祎劝谏道:“将军位高权重,应当多以前事为鉴,保持应有的警惕之心。”
费祎把张嶷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不久遇害身亡。
蜀汉延熙十六年(253年)正月初一,魏国降将郭脩刺杀了费祎。
张嶷惊人的预测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的是,蜀汉很多大臣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诸葛恪是吴国权臣诸葛瑾之子,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自幼号称神童,颇为吴主孙权赏识。
孙权临终时,以诸葛恪为托孤重臣,孙亮即位后,诸葛恪掌控了军国大权。
蜀汉延熙十六年(东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魏国趁吴国国丧之机,发兵征讨吴国。
诸葛恪不顾众人的反对,催征二十万兵马,贸然出击曹魏大军。
张嶷得知消息,写信给诸葛恪的堂弟——蜀汉侍中诸葛瞻(诸葛亮之子)说:“吴国君主孙权刚刚病逝,继位的孙亮年幼,太傅诸葛恪接受嘱托,辅佐幼主不容易啊!
当年周公辅佐成王,他既是国君的近亲,又很有能力,然而他执政的时候,还是没有躲过管叔、蔡叔的流言蜚语,他们诬陷周公想要篡位。
霍光临危受命辅佐汉昭帝,燕王刘旦等人趁机谋反。如今吴主临终之时,仓促托付太傅,这非常令人忧虑。”
张嶷认为,诸葛恪离开年幼的孙亮,亲率大军出击魏军,非常容易出现不测,于是请诸葛瞻写信劝说诸葛恪,撤回大军,转而发展农业,养精蓄锐。
诸葛恪不听,执意征讨魏国,结果在新城惨败。诸葛恪失败后,非常忌讳大臣议论此事,引发小皇帝孙亮和宗室孙峻等人的不满。
孙峻发动政变,诛杀了诸葛恪,并夷灭其家族。如果费祎、诸葛恪这些人能够接受张嶷的劝谏,说不定三国历史会是另一番景象。
蜀汉后主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张嶷带病征讨魏国大将徐质,临别前向后主刘禅上表称:“臣承蒙陛下看重,屡受皇恩,如今重病在身,时常忧虑自己,此生不能报答陛下。
如今有了上战场为国征战的机会,若能夺取凉州,臣愿意在那里担任镇守边陲的大将,倘若无法取胜,臣愿意一死报答陛下!”后主刘禅看过之后,不觉潸然泪下。
两军交战时,张嶷迎战魏将徐质,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越巂百姓闻讯无不伤心落泪,于是在当地建造庙宇,烧香祭祀张嶷。
朝廷册封张嶷长子张瑛为西乡侯,以其次子张护雄承袭其关内侯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