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你真的了解司马懿早已看破空城计,为何还撤军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人们常说:“现在的改变能引起未来的大变。”正是如此,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现在在做决定的时候步步都要小心,不然不知道未来会有怎样出乎意料的结果。而不仅现在如此,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更是这样的。

空城计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个三国典故。而其实在当时,司马懿早就已经看破了空城计之中的蹊跷,那为什么他还是选择撤兵呢?其实,按照诸葛亮的观点来说:撤军能活,不撤军必死无疑。那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就让我们从空城计的背景说起一探究竟。

诸葛亮巧用空城计的发展经过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战乱之中,诸葛亮使用过空城计,但实际上空城计不是诸葛亮开创的,这一计策最早是见于东晋的史料之中,由此可见,“空城计”的历史十分悠久。

想要了解其中的种种奥妙,还是要先从空城计的经过说起。当时诸葛亮吩咐城内的三千士兵撤退离开, 又让另外五千兵力去运输补给。所以此时诸葛亮身边大部分是文官,而兵力也只有区区几百人。而此时司马懿又前来攻城,所以这次攻城对于诸葛亮而言是难以胜利的。这个时候,知道自己不占优势的诸葛亮,开始绞尽脑汁想一些别的计谋。

此时,诸葛亮结合司马懿的性格,策划了此次空城计。他先是命令城门内的士兵偃旗息鼓,并且打开城门。同时仅用20士兵看守,并且召集其他的士兵假扮百姓,在城门前悠闲地打扫街道。

而他诸葛亮本人则是披鹤氅、戴纶巾,在城楼上悠哉的坐着,甚至还一边弹琴,一边点着香薰。他身边也只有两个小书童。他们就这样毫无防备的等待司马懿的到来。

后来,司马懿带领军队到来后,见到这种状况,反而是不敢轻易进攻。这是因为,司马懿本就生性多疑,他见到诸葛亮一反常态后,不由得猜测其中是不是有诈。而且他也知道诸葛亮本就机智多谋,更是不敢掉以轻心。

而此时他又看到诸葛亮身边的两个小书童也是神情自若,毕竟小孩子难以演戏,所以他更是怀疑是不是城内有埋伏。于是在纠结之中,选择了撤兵,正中了诸葛亮的圈套。诸葛亮成功再次化险为夷。

而后来经过学者们的研究发现,此时的司马懿很有可能已经看破了此次空城计,那为何仍旧撤军呢?

司马懿撤军到底有何原因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在三国之中能与诸葛亮抗衡的人物只有司马懿,可见司马懿其实并不是一个好惹的人。那他到底有没有看破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是人们讨论的重点。

但是其实,司马懿应该是看出了空城计中的破绽的。

首先,司马懿本就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他一直都通权知变,善于观察,也是当时的奇才之一。因此,此时的他既然选择来攻城,证明应该是已经有了较为准确的消息,知道此时容易攻破且城内没有士兵。所以他见到诸葛亮一反常态后,其实也是有看出来,很可能是诸葛亮演戏的。

其次就是,司马懿除了聪明外,也是一个十分谨慎和多疑的人。他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往往都不会轻信,而且也会留一个心眼。这就导致,他见到诸葛亮的空城计后十分犹豫。但是,其实此时以他多疑的性格,应该是已经将多种结果都考虑到了,所以应该也料到很有可能城中没有埋伏,一切都是诸葛亮在演戏。但在战争中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还是选择了撤兵。

因此,结合以上种种原因,不难发现当时司马懿应该是看透了空城计的,那这样就有了一个新的疑惑,为何他看破空城计后仍旧选择撤兵而不是攻打呢?

撤军原因成迷,诸葛亮一句话点透

其实,我们要知道诸葛亮也并非平常之人,所以当他看到司马懿撤军后,内心也明白很有可能司马懿是看透了他的空城计。而此时,诸葛亮竟然说司马懿:“撤军能活,不撤必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句话也正是解释了司马懿撤军最大的原因。

其实,此时司马懿的情况如诸葛亮说的是一样的。在当时,司马懿的处境十分尴尬。那时候的他还只是魏国的一个大臣而已,但是诸葛亮却一直都是曹操想要拉拢的一位人才,如果此时他和诸葛亮冲突,想必肯定会无意间要了诸葛亮的性命。倘若他杀害了诸葛亮,其实在魏国也会招致曹操的痛恨。因此即使司马懿打了胜仗,回去被曹操处置也是早晚的事。

而我们都知道,后来曹魏的政权在多年后是被司马家族占有。司马懿本就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所以按照长远的眼光来看,他也不会轻易和诸葛亮发生冲突,毕竟在他看来自己未来的发展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且,他一旦进攻,就暴露了自己比诸葛亮更为聪慧,这就很可能因为“功高盖主”而最终被曹操谋害。

因此,正如同诸葛亮所说,如果此时撤军,其实司马懿是能够活下去的,但是一旦攻城,不管结果如何,日后司马懿都是凶多吉少的。所以,当时司马懿也是经过重重考虑,结合了局势发展,最终还是决定撤军。

结语

由此可见,司马懿虽然看破空城计仍旧撤军其实也是有自己的考虑在内的。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实历史的真相我们永远不能够准确的得知,毕竟时过境迁,很多时候历史人物的真实想法我们是无法推测的。就像司马懿的想法到底有多复杂,这都是后人不能够预料到的。也正是如此,这些饱满的历史人物才让我们的历史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和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