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为何会被金人评价为大宋第一亡命徒?他一生经历过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知秀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辛弃疾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提起南宋抗金名将,人们首先会想到韩世忠和岳飞。确实这二位都曾给金兵带去不少麻烦。但要让金人来评价,谁才是大宋第一亡命徒,那么金人一定会说:是曾率五十骑,冲入我方五万人马大营的那个二愣子。殊不知这位金兵印象中的二愣子,却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看到这句话,人们都会觉得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情爱的诗句,诗句的作者也一定会是位儒雅风流的大才子。如果您真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句诗的作者是辛弃疾,他便是金人口中的那个二愣子。

史料记载:辛弃疾的生平志向是要做南宋第一的亡命徒,报国杀敌。对于辛弃疾后世给出了一个评价:南宋豪放诗人。南宋史料记载,辛弃疾的长相也很豪放:他体壮如牛,目光锐利,微红的脸上,生着一双青色瞳孔的眼睛。

这样的形象怎么看,辛弃疾都是一位莽汉。就是这样一位莽汉却将柔情与豪迈,细腻与彪悍融为了一体。换句通俗的话来讲,辛弃疾是诗人中的肌肉猛男。

靖康耻发生没过多久,辛弃疾就降生在了山东历城县境内。当时的赵构可是毫无气节可言,其父兄徽钦二帝正在北国受苦,而赵构却在临安府过着纸迷金醉的生活。

此时辛弃疾的家乡也已经沦为了金人的领地,因金兵对大宋百姓所施的暴行,辛弃疾对金人也是恨之入骨的。祖父辛赞给他取了弃疾这个名字,除了希望孙子能远离疾病平安长大外,辛赞更是希望辛弃疾像汉朝将军霍去病那样,能为南宋驱除鞑虏。

于是在祖父辛赞的殷切期盼中,辛弃疾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骑马、撸铁、耍枪、读兵书等活动占据。正是祖父辛赞帮助辛弃疾立下了志向:做南宋第一亡命徒,恢复故土,驱除金兵。

有仇必报,不服就干。公元1161年,金兵再度南下侵宋,辛弃疾报国的机会来了。他带着家乡2000多乡勇,投靠到了耿京的麾下。这位耿京正是当时山东抗金义军的首领,这一年辛弃疾只有二十二岁。

当时义军中有个熟知义军底细的狡诈和尚名叫义端,突然某天义端准备叛逃义军投靠金国,得知义端叛逃的辛弃疾愤怒无比,他当即向自己的大哥耿京立下军令状,三日内必取回义端首级,不然自己提头来见。

单枪匹马的辛弃疾很快追上了义端几人,还没等义端说话,辛弃疾就手起刀落,砍下了义端的首级,随后回报耿京。由于辛弃疾动手太快,叛逃的几十人还没反应过来,义端就被当场斩杀了。因首领义端身亡,叛变的几十人当即四散奔逃。

后来义军中又出现了一个叛徒,这个叛徒名叫张安国。当时的张安国可不只是投靠金国这么简单,他还趁耿京不备砍下了耿京的首级送给金兵。

耿京不但是义军首领,他对辛弃疾更是有过知遇之恩。张安国叛逃,还杀掉了自己的恩公,这可就激怒了辛弃疾。自己本来就立志要做南宋第一的亡命徒,有仇必须报,生死必须看淡。

怒火中烧的辛弃疾只率领五十骑义军,就冲入了五万人马的金兵大营。当时金兵们可是看傻了,这是哪里来的二愣子,竟然仅率五十骑,就敢冲击五万人马的大营?金兵正在愣神之时,辛弃疾一枪就挑死了叛徒张安国。等金兵缓过神来,调动大军追赶辛弃疾的时候,辛弃疾却和他麾下的五十骑绝尘而去。

在朝会上听闻此事的赵构和一众大臣们,当场就惊呆了,自此辛弃疾正式走入南宋官场。辛弃疾本以为,自己被赵构欣赏可以马上率军北伐金国了。但当官后的他,却被赵构和臣子们联手排挤、打压。

无数次上奏,提出抗金之事的辛弃疾终于把赵构给惹恼了,随后他便被赵构派去边地成为了一名小官。空有满腔热血却无处播撒,可想而知辛弃疾心中的悲愤。随后身在边地的辛弃疾,又数次向赵构上书抗金的具体策略,但可惜均不被赵构采纳。

最终,赵构又将辛弃疾调去了湖南做官。来到湖南府,辛弃疾发现当地官府武备不足,匪患横行。这一次辛弃疾干劲又上来了,随后未做任何请示的辛弃疾,招募湖南乡勇,组建了一支飞虎军。练成飞虎军后,辛弃疾率领着这支部队,很快肃清了湖南当地的匪患。一时间湖南境内竟然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景象。

数十年后,曾被祖父殷切期盼,希望能做南宋第一亡命徒的辛弃疾已经是一位花甲老人。当他听说朝廷即将组建大军,北伐金国时,躺在床上的他立即写下了雄心未泯的千古名篇《贺新郎》:男儿到死心如铁,看只手,补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