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沐英坐镇一方镇守边关,朱元璋为何这么做?

沐英,字文英,元末明初定远人,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之一。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朱元璋一向只相信他的亲儿子,不相信其他文臣武将,尤其特别忌惮有功的大臣。他的亲儿子们手握重兵,镇守边疆,他从来不担心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是其他文臣武将,别说手握重兵,就是言语上有些许的抱怨,朱元璋也容不得他们,必定要想办法把他们杀掉。

但是,他对同样功高的沐英却非常放心。不但让他手握兵权,还让他镇守边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朱元璋把他当亲儿子看待。

这个话显然不对。只要没有血缘关系,不是自己所出,朱元璋就不会很信任的。朱元璋有那么多养子,就没见他把哪个养子,给予他亲儿子那样的待遇。他的养子大都战死。就算没死,比如说徐司马之类,没有被杀,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却在蓝玉案中获罪。更重要的是,并没有一个养子,朱元璋给过他们兵权,让他们像亲儿子一样镇守一方。

有人又说,这是因为沐英品性纯正,对朱元璋一直很忠心。

我们不否认沐英品性纯正,他确实一直对朱元璋和马皇后很忠心,并且还时时表现自己的忠心。比如马皇后去世后,沐英还悲伤过度得咳血。不管沐英是真的对朱元璋和马皇后情深义重,还是表现出来了。但这一点,确实已经足够表现出他对朱元璋忠心了。

不过,如果说仅凭品性就让朱元璋相信一个人,那是不可能的。朱元璋在他当了皇帝以后,有没有完完全全地相信过一个不是他亲人的大臣呢?没有,一个也没有。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那么相信沐英呢?

我认为,这涉及到一个朱元璋国家战略布局的问题。

朱元璋的整个国家战略布局,是把他的儿子们分封到全国各地,让他们做藩王,驻守当地,拱卫京城。同时,在北方边关屯兵,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防范蒙古。

把儿子分封到各地的目的,一是提防地方上有人造反。一旦有人造反,儿子们不但可以迅速抵抗,还可以及时报告中央,让中央派大军镇压。二是提防朝廷中有人对皇帝不利。如果有人对皇帝不利,可以立刻调集军队,直杀京城,处置那些朝中的奸臣。为此,他还专门搞了一个《皇明祖训》来规定这件事。

当然了,最终的结果是,在整个明朝时期,基本上没有什么地方官员造反,造反的都是他的子孙们。在中央,也基本上没有大臣对皇帝造成什么威胁,而给皇帝造成威胁的,也是只有他的儿孙们,比如朱棣之类。当然了,这是后话。

在北方边关屯兵的战略,其重视程度,在历朝历代都少有的。朱元璋至少做了四层防护措施。

一是数次北伐。朱元璋一生8次北伐,对蒙古人进行穷追猛打,誓要把蒙古人斩尽杀绝。就算不能斩尽杀绝,也要让蒙古人此后再也不敢犯边。

二是分封塞王。朱元璋把他最能干的儿子派到边关,这个称谓“塞王”,包括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九个王,让他们镇守边关。尤其是让朱棣镇守燕京。有人说,朱标死后,朱棣无疑是朱元璋儿子中最能干的,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当皇帝呢?很简单,朱元璋认为,镇守边关,比当皇帝更重要,任务更艰巨。

三是设置军镇。朱元璋在北边边关设置了九边军镇。从东边的鸭绿江开始,一直到西边的嘉峪关,朱元璋分别设置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个军镇。可以说,这九个军镇,在明朝的北边,筑起了一条军队的铜墙铁壁。

四是重修长城。万里长城是秦朝及战国时期修的,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历朝历代都没怎么重视他。同时明朝的版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朱元璋还从洪武元年就开始修建,成为有一道防线。

四道防线,层层叠叠,可见朱元璋对北边有多么重视。

至于其他边关。比如说西南、南边、东南、东北这些地域,朱元璋是没有很在意的。一来这些地方也没有强大的国家和部落,二来这些地方一向都是服从中央的,或者是中央的藩属国。他们就算要造反,基本上也掀不起什么浪子。就算要掀浪子,有朱元璋在各地驻扎的儿子们守卫,也很快平息了。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看来,沐英的重要性,远远低于他的其他藩王儿子,更不能和“塞王”相比。这也就是相当于,把沐英发配边远的地区去而已。他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