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乾隆皇帝登基之后,为什么要废除雍正皇帝的遗政?原因是什么

对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735年,58岁的雍正皇帝去世。随后,25岁的宝亲王弘历继位,年号为乾隆。乾隆皇帝在上台的第二年便废除了雍正皇帝遗留下来的很多政策,其中闹得最凶的就是乡绅交税纳粮政策。为了安抚各地的乡绅们,乾隆皇帝处罚了专门负责此事的河南巡抚田文镜。田文镜是雍正皇帝的宠臣,为何会遭到新皇帝的处罚,新皇帝又为何要废除乡绅交税纳粮的政策呢?

一、清朝的耕地数量逐年下降,财政出现了赤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有功名在身的家庭,家中的耕地都不需要缴纳赋税。最低级的秀才能够免除自己的赋税,举人则能够免除全家的赋税。这种政策可以世袭,换句话说,如果一家的祖辈曾经中过功名,那这一家世世代代都可以不缴纳赋税。朝廷分发到各府各县的徭役和公差,乡绅家庭也可以不参加。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为了躲避朝廷的赋税,通常把自己的耕地投在各大乡绅的名下,自己甘心做一个佃户,这样的行为被称为“投献。”这样的情况并非仅仅出现在清朝,早在明朝统治时期,这些问题已经非常尖锐。明朝文献中记载:“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失额尤多。非拨给与王府,则欺隐于猾民。”明朝后期的财政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式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这样的情况,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曾经进行改革,但治标不治本。“豪民有田不赋,贫民曲输为累”的情况,最终越来越严重。

清朝入关的初期,曾经重新丈量了各地的耕地数量,明朝的弊政似乎一扫而空。但实际上换汤不换药,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清朝也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兼并耕地的乡绅豪强们可以不交税纳粮。康熙皇帝在位的中后期,康熙皇帝针对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曾经与重臣们商议:“田亩多归缙绅豪富之家,小民所有几何?”其实,康熙后期的土地兼并已经到了非常惊人的程度。《金山县志》中记载:“务农之家十居八九,无田而佣于人者十之五六。”《请定经制札子》中又记载:“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富贾之产”。针对这样的情况,康熙皇帝不是不知道。但是治理土地兼并问题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康熙皇帝担心牵连过大,因为在自己在位时期始终没有治理。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亲王胤禛继承了皇位,这就是大家熟知的雍正皇帝。

二、雍正皇帝的政策,最终被乾隆皇帝废除

从康熙在位的中后期开始,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每年的赋税征收总量已经逐年下降。雍正皇帝上台之初,西北青海地区爆发了罗卜藏丹津叛乱,中部地区又连续出现干旱、水涝,依靠国库中的储备金已经无法支撑。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雍正皇帝计划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换而言之,乡绅们也需要缴纳赋税。雍正皇帝也知道会遭遇很大的阻力,因此仅仅在河南省进行了实行。河南是粮食大省,为了推行新政,雍正皇帝专门从陕西到来了田文镜。田文镜是雍正皇帝的宠臣,也是著名的酷吏。田文镜抵达河南以后,立刻开始全力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遭到了河南各地乡绅们的合力反对。但田文镜的背后有雍正皇帝撑腰,雍正皇帝给了田文镜特殊保障:“该督抚即晓谕粮户除去儒户、宦户名目,如再有抗顽,即行重处。”在田文镜的高压之下,新政得以推行,但推行过程仍旧存在阻力。

各级官员和乡绅不再与田文镜正面对抗,而是采用逐级拖延的模式,搞得田文镜焦头烂额。雍正皇帝发现了新政的阻力问题,因此并没有在其他省份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上台。由于靠山已经不复存在,各地弹劾田文镜的奏折多如雪片。甚至作为朝廷大管家的户部尚书史贻也在奏折中,直接弹劾田文镜:“河南开垦,捐输累民,甚宜速罢。地方官畏其权势,冀得欢心。”年轻的乾隆皇帝深深感觉到雍正遗政所面临的阻力,更体会到了田文镜所面临的层层困境。为了安抚各级官员和各地乡绅,乾隆皇帝直接斥责田文镜:“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旨,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并且在乾隆二年,废除了河南省“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乾隆皇帝命令:“一切杂色徭役,则绅衿例应优免。”就这样,乡绅们的待遇有回到了康熙时代的末期,雍正皇帝的努力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