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宪:蜀汉最后的名将,东吴四大名将铩羽而归
对蜀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特别是在魏延、吴懿、王平、夏侯霸等人去世之后更是如此,以至于在263年司马昭三路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得手之后,偌大一个蜀国竟然派不出一名能征善战的名将前去绵竹迎敌,而不得不派出毫无作战经验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兵迎战邓艾。
虽然说当时姜维、廖化、张翼等人率主力在剑阁阻挡钟会大军,但是也不至于窘迫至此,只能是说蜀汉后期拿得出手的名将实在是太少了。
这么说其实也不绝对,蜀汉后期至少还有两大名将值得一提,一个是霍峻之子霍弋,本来霍弋提出要带兵协防成都,可是却被刘禅拒绝,另外一个就是今天要说到的罗宪:此人师从谯周,是蜀汉最后的名将,连陆抗都奈何不了他。
谯周是蜀汉政权中益州本土派系的代表人物,也是三国有名的投降派,比如劝说刘璋投降刘备的是他,劝说刘禅投降邓艾的同样也是他,后人往往对他投降行径不屑一顾,其实大可不必对此求全责备,谯周两次劝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益州本土派系的利益,或者说是为了让益州免于刀兵之灾。
谯周还有一个身份,他是蜀汉的学者和大儒,门下有几位名气不小的学生,比如《三国志》作者陈寿、晋朝尚书郎杜轸和罗宪等等;罗宪年少成名,《晋书》记载:“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以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贡来称呼罗宪,可见罗宪在谯周门下学有所成,是其得意弟子。
238年刘禅立刘璿为太子,罗宪也正式出仕为太子舍人(同一年和刘禅关系莫逆的霍弋出任太子中庶子,可见罗宪和刘禅的关系也不差),黄皓专权期间罗宪因为不愿依附于他,于是被黄皓贬为巴东太守,不过罗宪却受到时任永安都督阎宇的赏识(阎宇和黄皓关系不错,是黄皓制衡姜维兵权的重要人选)。
263年司马昭三路伐蜀,阎宇率主力回援成都,临行前把防守东吴的重担交付给了罗宪,罗宪也得以出任蜀汉最后一任永安都督(永安原名白帝城),而罗宪大放异彩也由此开始。
蜀汉亡国后东吴觉得有机可乘,于是派出盛曼以救援为名其实是想趁火打劫袭击罗宪以拿下永安,罗宪一方面不齿于东吴的行径,另外一方面刘禅已经投降于是选择投降曹魏;264年钟会叛乱失败,钟会、姜维、邓艾等人都被杀,蜀地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东吴以抚军将军步协领兵西征永安却被罗宪打得大败而回,吴主孙休大怒之下派出镇守西陵(夷陵)的镇军将军陆抗会同步协、盛曼、留平等人一同进攻罗宪。
三国时期有几位善守的名将,比如曹魏的郝昭、东吴的朱然,罗宪比起他们也是毫不逊色,当时罗宪的处境很艰难:首先阎宇带走了大部分兵力,罗宪手上的兵力严重不足;其次,蜀地刚逢内乱,根本没有援兵前来支援罗宪;最后,东吴对永安势在必得,四大名将同时出马,特别是陆抗堪称东吴的中流砥柱,能力不在其父陆逊之下。
罗宪在极端不利的情形下孤军坚守永安(白帝城)达六个多月,包括陆抗在内的东吴四大名将都奈何不了他铩羽而归,说罗宪是蜀汉最后的名将并不为过。
263年司马昭三路伐蜀之时,如果刘禅同意霍弋提兵北上、如果率部回援成都的是罗宪而不是阎宇,想必和邓艾作战的不会是诸葛瞻而应该是他们两人之中的一位,如此一来兵败的或许就是邓艾了,可惜历史不能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