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慈著称的皇帝赵祯是否担得起“仁宗”这个庙号?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宋仁宗赵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作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科技昌明,百花齐放,是我国历史是少有的太平盛世,而他本人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以"仁宗"为庙号的皇帝。

仁宗期间的北宋是整个宋朝的巅峰期,经济繁荣,科技迅速发展,而这一切的促成是绝对离不开宋仁宗的,虽然他在位期间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深受百姓爱戴。

少年登基,却心存远志

宋仁宗赵桢于1022年登基,这一年他才12岁。在登基后的12年里,朝廷由真宗皇后刘娥把持,直到1033年他23岁时才开始亲政。1038年,夏景宗李元昊称帝,他改变了父亲的"依辽和宋"国策,致使宋、夏两国决裂,导致了在1040年至1042年两年间,宋夏两国发生了三次大战,虽然宋朝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从未投降。

西夏经历了几场战争,虽然战胜了,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其国力也遭受重创,与辽国的关系也日渐恶化。于是宋夏两国签订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个协议为北宋带来了半个世纪的和平,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协议之一。在这半个世纪的和平中,宋朝经济政治飞速发展,为日后的"嘉祐之治"奠定了扎实基础。

宋仁宗虽年轻气盛,但在维护中央集权上却毫不含糊,果断出兵打击意图独立的西夏,守住了国家主权。相比南宋朝廷的懦弱无为,贪图享乐,宋仁宗在军事上善听属下讨伐西夏的谏言,虽未胜,但西夏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为两国和平争取了机会。

一手铸就"庆历新政",却因急于求成而落幕

庆历年间,基于北宋国内积贫积弱的情况,百姓生活贫苦不堪。契丹族和党项族进攻边境,国家内忧外患。宋仁宗决心听从范仲淹和富弼提出的变革措施,实行国内变革。

由于繁重的赋税和土地兼并,兵变和农民起义四起。为改变这种现状,宋仁宗听从上谏。1043年,针对"三冗"所造成的繁重赋税和"土地兼并"造成的"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提出了一系列变革措施。

只是"变革"一举触及了官僚阶级的利益而遭到抵制,最终被迫终止。但是庆历新政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在当时的背景下,士族阶层的关系盘根错节。"精贡举"和"均公田"让许多官员心生不满,挡住了他们的仕途和利益。缺乏周密的考虑和宋仁宗对实施新政急于求成的心理最终使得"庆历新政"不了了之。

宋仁宗心怀百姓,渴望改变国内种种不妥现象,虽最终抵不过庞大的士族群体,败下阵来。但是这充分反映了他内心对于改变现状的极度渴望,更能说明他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仁厚君主。

名副其实的"仁宗"

我国历史上以"仁宗"为庙号的皇帝不多,世人熟知的也就三个:宋仁宗赵祯、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颙琰。但是只有赵祯真正担得起"仁宗"二字,他的仁慈在历史上恐怕没有几个皇帝能比得上。他生活中节俭,宽厚仁爱,善待宫人,为全国百姓所爱戴。其崩逝的消息一传出,举国哀痛。甚至连辽国人也为之动容。

据说,宋仁宗在散步时发现宫人未带水壶,便一直忍着渴。嫔妃不解,问其中缘由。宋仁宗解释若自己问宫人为什么没有准备水,宫人肯定会因为服侍不周而受罚,所以就一直忍着了。

初秋时节,官员献上远道送来的蛤蜊。宋仁宗问起运输费用,知道一只蛤蜊要一千钱,认为太过奢侈,宋仁宗便拒不食用。

宋仁宗有次上朝时精神不济,大臣们以为是宋仁宗夜间贪乐伤身,于是劝谏一番,宋仁宗就讲述了其中缘由。原来宋仁宗深夜想吃烤羊排,但考虑到要让宫人再宰羊,再烤羊排,且以后形成惯例会十分浪费,便一直忍饥挨饿到早上了。

宋仁宗宽以待人,体恤下人,恐其它朝代皇帝不能及。试问有哪个皇帝会如此关心下人的感受?在其他皇帝都对下人呼来喝去的时候,宋仁宗却温暖以待。"仁宗"这个庙号,赵桢确实担得。此外,宋仁宗宽厚性格的形成与他所学儒家思想有很大关系。

治国的儒家思想之中强调孟子提出的"仁政",以民为本。统治者对百姓广施恩德,宽厚待民,才能得民心。万事以民为上,国家才会安稳。事实证明,百姓对宋仁宗崩逝的哀痛和不舍,以及北宋在仁宗期间的繁荣昌盛都体现出来了仁宗实施"仁政"的优势。

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宋仁宗在对虚心纳谏一事上十分认真。他善用人才,善听人言,因此北宋涌现出了许多人才。

包拯曾经直言犯上,批评"宋仁宗"。认为他任用宠妃张氏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不合适。宋仁宗当即改命其为节度使,包拯再次反对。认为赵太祖赵太宗也曾做过节度使,而以张尧佐的能力无法胜任这个官职,于是宋仁宗再次改命。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曾经在文章中批判宋仁宗太过奢侈享乐,不关心国家大事和百姓生死。朝中有人认为苏辙诽谤诋毁宋仁宗,提出要严惩苏辙。宋仁宗却认为科举考试就是要广纳各种人才。如苏辙一般敢言的官确实少见,要虚心接纳。

言官王素听闻宋仁宗接受了官员所进献的美人,立刻前来提醒宋仁宗不可沉溺于美色,过分亲近美人。宋仁宗即刻给每人300钱,遣散了身边的女子。

由于宋仁宗的善用人才,虚心纳谏,成就了"君子满朝"的时代。仁宗时期出现了以范仲淹为首的一批政治名臣,文学上更有还有欧阳修,曾巩,苏轼,苏辙,等,"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位,皆是出自这一时期,可见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空前繁荣。

不论是进言朝堂之事或是内廷之事,宋仁宗都能虚心接受。于帝王而言,难在听谏,难在实谏。而宋仁宗既允许官员上谏,也愿意听从谏言,这是实现"仁宗盛治"的必行之举,也是他大获民心的原因。

在当时国内和平,宋仁宗勤政爱民,满朝君子的环境下,"仁宗盛治"的到来自然是水到渠成。而科技,经济和文化也趁势大幅进步,迎来了北宋的巅峰时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宋仁宗充分地学习到了儒家仁政思想的精髓,他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宋仁宗本身克己复礼,生性纯孝,生活节俭。在后宫的管理上也自有一套方法。据说宋仁宗赏了张贵妃一颗珍珠,后宫其它妃子嫉妒不已,也争着要。宋仁宗便大批购买民间的珍珠。这样一来,民间珍珠价格疯涨,引起了大臣不满。

宋仁宗便在赏牡丹时斥责了张贵妃满头珍珠,张贵妃换回平常服饰,其它妃嫔也都效仿。如此一来,及时制止了后宫奢靡之风,也平息了后宫不满之心。

宋仁宗广纳人才,励精图治,虚心接受官员提出的意见。与范仲淹,富弼等人共同进行变革,改变弊端,裁撤冗员,精练吏治,减少朝中开支,促进了庆历年间的繁荣发展。

他取消宵禁,促进了夜市和早市的形成,推动了民间经济的发展。"庆历和议"为北宋人民和西夏人民带来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辽国国君在宋仁宗去世时曾说"四十二年不知兵戈矣。"

文学上,以六大家为首的词人,著作了一大批流传千古的诗词,豪放、婉约等派别林立,文化繁荣昌盛。科学技术上,四大发明中的三个,,指南车,火药和活字印刷术都在这一期间有了重大突破。由此可见,仁宗盛治繁华非常,更在开元盛世之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宋仁宗的功劳。

这个以仁慈著称的皇帝带着繁荣发展的北宋朝着下一个阶段走去。他在政治上的成就让他名留千古,流芳百世,也为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和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