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是个什么样的人?忠孝两全,真可谓国士无双

太史慈是个什么样的人?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三国演义里边比较欣赏的一个就是此人了。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人。

他年轻时候好学习,当了郡奏曹吏。

碰巧郡太守和州府闹矛盾,朝廷一时难以判断谁对谁错,就把先上报情况的视为正确的。州里的奏章先送出去了,东莱太守担心自己落后州府,便寻求可以送奏章的人。太史慈当时二十一岁,被郡太守选中,马不停蹄赶到洛阳,恰巧碰到州里派来送奏章的小吏正准备请求通报。太史慈问小吏:“你准备报奏章吗?”小吏答道:“是。”太史慈问:“奏章在哪?”小吏说:“在车上。”太史慈说:“奏章的落款该不会有错?拿来让我看看。”

小吏不知道太史慈是东莱郡派的人,就给他拿了奏章看。太史慈怀中藏了一把刀,当即就把州里的奏章砍断了。小吏急得跳了起来,大叫:“有人砍断了我的奏章”太史慈把他带到车与车之间的空地,对他说:“刚才你不把奏章给我,我也没有机会砍断它,现在我们两人的祸福都是一样的,我不会独自承担罪名。不如我们一起逃走吧,这样才能保存性命,免于死亡,否则就会一起遭受死刑。”小吏说:“你为了郡太守毁坏我的奏章,已经到达目的了,为什么还要逃走?”太史慈答道:“我当初受太守的派遣,只是来看州里的奏章送到朝廷没有罢了。如果现在我回去,也担心遭到谴责迁怒,因此想和你一起逃走。”

小吏觉得太史慈讲得对,当天就和太史慈逃走。两人一起出城后,太史慈借机偷偷折回公车门送上自己郡的奏章。州府听说这事,又重新派出一个小官去送奏章,但以送奏章的规矩不合而不再受理,州府因此吃了亏。太史慈也因这事出名,却又因此被州府怨恨。他怕被州府报复,便躲避到辽东去了。

北海孔融听说这件事后,认为太史慈是奇才,多次派人探访他的母亲,并送给她丰厚的礼物。当时孔融因为黄巾起义侵扰,被黄巾军包围。

太史慈从辽东回家,他母亲对他说:“虽然你和孔北海未曾见过面,但你走以后,他却供养周济我,待我情意深厚,比旧交老友还要好,现在他被贼兵围困,你应该前去救援。”太史慈在家停留了三天,直接到城下。当时黄巾军的包围尚不严密,太史慈趁黑夜寻得机会进入城内见到孔融,请求带兵出去杀敌。孔融不听从他的意见,想等待外面救援,但救兵一直没来,而黄巾军的包围却在逼近。孔融准备向平原刘备求救,但城里人无法出城,太史慈主动请求救兵。

于是太史慈到了平原,劝谏刘备:“我太史慈只是东莱郡的一个普通人,和孔北海无骨肉之亲,只是因为仰慕声名,志趣相投,有分灾共难的情义。现在黄巾暴乱,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素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于急难之中,所以孔北海很仰慕您,盼望您,让我冒死突围,在万死之中将自己托付给您,只有您才能使他生存啊!”刘备受宠若惊地答道:“孔北海知道这世上还有我刘备啊”,随即刘备派遣三千精兵跟随太史慈前去救援孔融。黄巾军听到救兵赶来就撤了。孔融解围后,更加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而器重他,并对太史慈说:“你是我的朋友!”这事结束后,太史慈回家禀告母亲,母亲说:“我为你能这样报答孔融感到高兴。”

在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相当精彩,有一节就是描写小霸王酣战太史慈,当时孙策带领着手下的武将程普黄盖等人两个人在马上打到马下,不分胜负。后来太史慈背上的短戟被孙策拿走,太史慈夺得了孙策的头盔。

刘繇不信任太史慈,最终被孙策捉住,当时这两人也算得上是英雄惜英雄,孙策拉着太史慈的手把他请到帐下,并且问他:如果当时是你把我捉到了,事情会怎么样。太史慈就说了一句:未可知,孙策哈哈大笑。

太史慈这个人也比较讲信誉,当时他辞别了孙策要去招揽一些散兵游勇,说到中午的时候就会回来,孙策立了一个沙漏,等到快中午的时候,太史慈还没有回来,孙策手下的将领就说太史慈一定跑了,但是孙策不相信,说他一定会回来的,相信他是个讲信誉的人,后来到了中午的时候太史慈果然带领其他的人回来了。

后来太史慈成了孙策帐下一员虎将。

曹操非常仰慕他,给他寄了一个盒子。

太史慈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味中药,当归。这意思很明显了,太史慈是北方人,曹操希望他能回到北方归自己调用,曹操可谓用心良苦,但是太史慈是孝义之人,一直效力于东吴。

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当然就比较精彩,后来太史慈还参与了赤壁之战,却在逍遥津一战中中箭受伤而死。并且说了句名言: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何其悲壮,又不乏英雄志气,纵观太史慈的一生,这个人也算是光明磊落,忠孝两全,在乱世之中也算是一个比较难得的人才了。令人十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