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坑杀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活埋有什么不同
对“坑杀”就是活埋?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真正的“坑杀”让人胆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刑罚是用来打击震慑犯罪分子的手段,中国古代的刑罚最晚都在舜禹时期就有了,最典型的就是五刑制度:墨、劓、剕、宫、大辟。提到“坑杀”,很多人脑子里第一想到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前后,秦始皇共坑了460几个儒生,这460几个儒生是被秦始皇先杀再埋进坑里,还是直接推入坑里活埋,史书上没有明确说明,历史学家议论纷纷,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剑鸣在《秦汉史》里说“坑”是活埋,而《剑桥中国秦汉史》对活埋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如果不能从秦始皇这找到答案,或许能从白起这找到答案。白起是秦朝的战将,征战30多年攻下70多座城池,没有他秦朝不会那么容易统一天下。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发生长平之战,“战神”白起对战“纸上谈兵”赵括,这两个实力悬殊的人相遇结果可想而知,赵括被秦军的乱箭射死,剩下的45万赵国军民群龙无首,丢下武器向秦国投降,白起面对这45人怕节外生枝选择坑杀,将赵国人先杀了,再埋入坑中。
为什么坑杀就不是直接活埋呢?1995年在长平之战遗址中找到的证据可以证明,人们在遗址一号尸骨坑中找到了一半以上头身分离的骸骨,有14个头骨还发现了用钝器用力击伤的痕迹。从以上这两个例子来看,这些人都是先杀后埋。
这一大堆的骸骨当中只有60具骸骨是没有遭受破坏的,还有几具骸骨被发现时双手是反剪在身后,这少数的几个人是被活埋的。除了以上直接证据证明坑杀是先杀后埋,用推理的方式也能推出来,那45万赵国人不会傻傻地一动不动,等着秦朝人挖好坑任由人宰割,肯定会想办法逃走,秦朝人一定是知道这点的,为了不让赵国人逃走只能先杀后埋,而且他们挖够埋40几万人的坑要很久,养着40几万活口太费粮食,还不如先杀了。
实行坑杀的朝代,不止秦朝一个,王莽篡汉时将反对自己的刘信、翟义等人全部坑杀,并且杀鸡儆猴,让人将他们的尸体筑成“方六丈,高六尺”的京观让别人看。京观是古代把尸体堆在一起,封土筑成的高冢,用来炫耀战功的。
实际上,活埋在古代有专门的说法“生埋”或“生瘗”,宋朝翰林院学士洪迈曾说秦始皇葬在骊山“多杀宫人,生埋工匠”,秦朝工匠给秦始皇修好秦陵之后,胡亥为了不让陪葬品被盗,就把工匠全都关在了陵墓里面。
坑杀主要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土坑堆得越高越能给人一种震慑心理,内心不服气的人看了之后,开始打退堂鼓,毕竟谁也不想自己成为尸坑中的一员。这种残暴的刑法在古代持续了很久,直到明朝末年才结束,不过在结束之前,嘉靖也把倭寇坑杀了一次,学王莽将倭寇的尸体堆成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