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商鞅必须死?真相是什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商鞅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改革家,非商鞅莫属。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把秦国从一个濒临灭亡的边陲小国变成了令山东六国闻风丧胆的天下强国,为后来秦国东出并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可就是这样一个对秦国有着再造之功的不世之才,最终却没能功成身退,反而落得个五马分尸的悲惨结局!
商鞅又名公孙鞅或卫鞅,是卫国国君的后代,后卫国衰落。师从鬼谷子学成下山的卫鞅在天下诸侯间寻找施展抱负的平台,他的首选之国是魏国。
为了在魏国找到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平台和机会,卫鞅在魏国丞相公叔痤府中做了多年的中庶子,借此机会研习魏国的政务。后来魏国丞相公叔痤在病重弥留之际,向魏惠王举荐卫鞅接替自己担任魏国丞相。但魏惠王却觉得卫鞅并非名师弟子,只是一小吏,无开府理政的经验,不愿意起用卫鞅。深知卫鞅经天纬地之才的公叔痤见魏惠王没有起用商鞅的意思,为魏国的长远考虑,建议魏惠王如果不用卫鞅的话就杀了卫鞅,魏惠王敷衍的点头应允,却并没有把公叔痤杀卫鞅的建议放到心上。
卫鞅无疑是幸运的,在魏国怀才不遇后,在秦孝公《求贤令》的感召下,卫鞅从魏国来到秦国。在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下,幸运的遇到了秦孝公这个拥有宽广胸襟和雄才大略的明君。秦孝公惜才、识才、用才,内心迫切的希望能遇到具有经天纬地才能的治国大才。秦孝公和卫鞅明君强臣的相遇,是他们彼此的幸运,也是秦国的幸运,终其一生,他们彼此支撑,彼此相扶,将秦国从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通过变法成为令六国闻风丧胆的天下强国!
秦孝公给了卫鞅施展抱负的机会,秦国给卫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卫鞅的经天纬地之才在秦国的舞台上展示的淋漓尽致。
商鞅无疑又是不幸的,商鞅用他的毕生所学,用他的才华,用他毕生的精力通过变法帮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梦想,使秦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使山东六国不敢再卑秦,洗刷了秦国千百年的耻辱。商鞅在秦国的成功变法让秦国有了在山东六国面前扬眉吐气的底气和资本。
变法成功的商鞅内心深处是渴望也想过功成身退的,但是这个对秦国有再造之功的不世大才最终没能如愿。当秦孝公这个支撑自己变法的强大力量和最大保护神去世之后,商鞅在秦国就变得孤立无援了。
变法说白了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商鞅变法富强了秦国,但也触动了秦国老世族的利益。因为商鞅的变法,秦国老世族的利益严重受损。在商鞅变法中利益受损的秦国老世族,对商鞅恨之入骨,只是忌惮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和力挺,秦国的世族们选择了暂时隐忍。
在商鞅变法过程中,有一次太子过失杀人犯法,为维护法律的权威,商鞅依法处罚了太子左傅公子虔和太子右傅公孙贾。因为这件事,商鞅跟以太子为代表的王族也结下了梁子。
在秦国的变法中,商鞅始终在变法和执法的最前线,处在矛盾焦点的中心。商鞅在秦国是孤臣般的存在,除了秦孝公的支持,商鞅在秦国没有自己的势力。在商鞅变法中受益的秦国百姓为商鞅歌功颂德的时候,商鞅严厉的制止和斥责了他们,说这是法律之功,而非商鞅个人之功。
变法成功后的商鞅在秦国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他太无私,太严厉、太公正,让人敬更让人畏惧。商鞅的存在也让秦惠文王感到威胁,毕竟不是所有的君王都有秦孝公那样宽广的胸襟。
秦孝公死后,早就对商鞅恨的牙痒痒的世族势力开始对商鞅动手了,秦国的世族们内心深处积攒了对商鞅太多的仇恨和怨气,他们不能也不会轻易的放过商鞅,他们也不愿让痛痛快快的处死商鞅,因为秦国的老世族觉得让商鞅痛痛快快的死,太便宜了商鞅。秦国老世族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恶毒的方法:五马分尸。
商鞅,这个再造了秦国的伟大改革者就被用这样极端残忍的方式处死。商鞅最终也用他自己血肉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战车润滑。
改革者的悲剧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商鞅的悲剧其实又何尝不是改革者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但是扪心自问,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中,又离不开这些变革者。正是这些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的改革者前赴后继的牺牲,才推动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