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是什么人?被御赐黄马褂的千古一丐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知秀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武训的故事。
乞丐在历朝历代很常见,就关键在于是中国古代发生战乱的时期,很多的老百姓也只能靠乞讨而获得食物,它也算得上是版主很久的饭碗了,所以在众多小说角色中,给予了乞丐神秘的形象。但是在历史上,果真有这么一个人,用乞丐的身份进入了正史,天下就出现了这么一例。
他的名字叫武训,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出生于山东省的一个贫苦家庭。武训原本是没有名字的,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被人叫做"武七",而武训这个名字是后来清廷赐给他的。武训七岁那年,父亲病逝了,为了生存,武训以乞讨为生,他的四个姐姐也去当了童养媳,因为家里十分贫穷,武训不曾上过学。
在一家人家里打了三年工之后,雇主竟然欺负他不识字,恶意将假账拿给他看,说已经支付完了三年的工钱,武训为此奋力争辩,反而找到毒打,气的他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文盲苦头的他决定,不能让其他的人遭受这种待遇。
最好的方法就是兴办学校,让更多穷人的孩子接受教育。
此后武训更加努力的换取钱财,很多时候的刀破头、扛大鼎等节目,甚至吃毛虫蛇蝎、吞石头瓦砾,以取赏钱。
因为不识字,武训吃过不少苦,所以武训决心靠行乞兴办义学,让穷人家的孩子也有书可读。1888年,武训花费钱4000余吊,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
他亲自到当地有学问的举人家里面跪请他们任教,又到贫寒人家请求他们送子上学,而学费分文不取,当时招生50多名,经费全部从武七置办的学田中支出。20岁的时候,武训开始为自己的伟大计划集资,他破衣烂衫,蓬头垢面,四处乞讨,山东,河南、河北和江苏等地都有他的足迹。
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武训乞讨了38年,一生没有娶妻,更没有所谓的安身立处之地。最后,武训的义行被那时的山东巡抚所了解后,很是感动,还主动捐出两百两白银,还下令减免了学田的钱粮,最后,山东巡抚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光绪帝知道了之后,就给了武训一块匾额,命名"乐善好施"四字,还赐其黄马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