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南宋状元张九成为什么会受到伪齐皇帝的刺杀?真相是什么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知秀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张九成的故事。

南宋初年,金国在北方建立“大齐”政权,扶植宋朝降臣、原济南知府刘豫为皇帝,这个新生的傀儡政权被宋人蔑称为“伪齐”,南宋一位状元郎,在殿试的策论中,更是将伪齐皇帝刘豫比作“黠雏”,这篇策文传到伪齐后,刘豫恼羞成怒,在都城张榜招募杀手,企图潜伏到南宋刺杀策文作者。

这位凭借一篇文章就让刘豫暴跳如雷的文人就是张九成,是宋高宗钦点的状元郎。

张九成,字子韶,号无垢,东京人氏,徙居迁海宁盐官(今浙江海宁),少年时游学于东京,师从著名理学家杨时。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为帝,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逃到扬州的宋高宗恢复科举取士,当时,南宋小朝廷面临金军铁骑南侵的威胁,同时境内盗贼、溃兵为祸一方,起义不断,通往扬州的道路大多被阻断,士子们不能全部汇集到扬州,宋高宗取当地士子李易为状元,李易也成为南宋历史上的首位状元。

南宋举行的第一次科举,张九成并未参加,而是留在家乡教书。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是举行省试之年,由于一年半前金军发动的“搜山检海捉赵构”军事行动,宋高宗逃入大海躲避,金军北撤后,宋高宗重新返回陆地,由于担心金军再次渡江南下,不敢返回杭州,驻跸于越州(今浙江绍兴)。

宋高宗在越州下令朝廷今年不举行统一省试,由各路自行组织“类省试”,张九成参加了由两浙路举行的类省试,并拔得头筹!

第二年,宋高宗返回杭州,下令重修被金军将领完颜宗弼(金兀术)一把火烧毁的杭州城,三月二十三日,在集英殿举行殿试。

张九成参加了这次殿试,策文曰:“……祸乱之作,天所以开圣人也。愿陛下以刚大为心,无以忧惊自沮。臣观金人有必亡之势,中国有必兴之理。夫好战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金皆有焉。刘豫背叛君亲,委身夷狄,黠雏经营,有同儿戏,何足虑哉。前世中兴之主,大抵以刚德为尚。去谗节欲,远佞防奸,皆中兴之本也。今闾巷之人皆知有父兄妻子之乐,陛下贵为天子,冬不得温,夏不得清,昏无所定,晨无所省,感时遇物,凄惋于心,可不思所以还二圣之车乎?"又言:"阉寺闻名,国之不祥也,今此曹名字稍稍有闻,臣之所忧也。当使之安扫除之役,凡结交往来者有禁,干预政事者必诛。……”

张九成的策文慷慨激昂,痛陈宋、金、伪齐形势,“自中兴以来未之有”,“帝感其言,擢九成第一”,最终,张九成成为宋高宗钦点的状元郎,也是南宋建立之后的第二位状元!

张九成的策文,很快传遍天下,士人争相传颂,后来还传到了伪齐境内,伪齐皇帝刘豫看到策文痛斥自己无德无望、背君叛国、委身事贼,还将自己比作“黠雏”后,气急败坏,重金招募杀手,打算刺杀张九成。

当然,张九成最后并没有遭到毒手,由于缺少文字记载,我们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可能是刘豫没有派遣杀手,也有可能是杀手潜入南宋境内后被发现或者别的原因,总之是没能够完成刺杀任务。

张九成中状元后,被朝廷授予镇东军签判一职,不久,因对提刑官张宗臣滥捕百姓不满,与之争执,弃官而走,回家闭门讲学,此时张九成几乎没有任何防备杀手的能力,如果真有杀手找上门来的话,遇害的可能性极高,幸运的是,天佑善人,张九成最终安然无恙!

这篇策文在伪齐广为传播后,还闹出来另一个误会:有伪齐官员南下归宋后,竟然向宋高宗报告,称张九成已经投降了伪齐,为刘豫做事。

宋高宗以此事询问群臣,一位名叫沈必先的官员称:“张九成在其乡里临安府盐官县寄居,去行阙无百里而远。两日前方有文字来。乞将磨勘一官回授父改绯章服。幸陛下裁之。”宋高宗知道此事是妄传后,派人将张九成召回朝廷,授予秘书郎一职。

可见,张九成的策论文章传播范围之广和影响力之大。

张九成正直廉洁,甚至敢于当面顶撞宋高宗,如此刚正的人物,注定一生仕途坎坷,几十年的仕宦生涯中,张九成竟然先后四次辞官。

张九成反对秦桧主导的绍兴和议,遭到秦桧记恨,遭秦桧党羽何铸等人弹劾“矫伪欺俗”,被贬到南安军(今江西大余)居住。

与张九成来往密切的僧人宗杲,也被秦桧党羽弹劾“谤讪朝政”,被夺去衣牒,充军衡州等地,秦桧死后,被赦免,恢复僧籍,后来被宋孝宗赐为 “大慧禅师”。

秦桧死后,张九成被重新启用,出知温州,这一年,张九成已经六十五岁,是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几年后,张九成因上书痛陈户部催督军粮之弊,与户部相左,乞归故里,几个月之后,张九成去世,时年六十八岁,宋理宗时期,追赠张九成为太师,封崇国公,谥号“文忠”。

张九成教学有方,一位学生汪应辰于绍兴五年殿试折桂,仅仅比老师晚了三年就摘得状元头衔,另一位学生樊光远于同年高中省元,成为路(相当于省)的第一名,后来进士及第,宋高宗当时曾高兴地对张九成说:“朕妙选天下士,而省殿榜首皆卿门人”。

张九成研思经学,融合了洛学和佛学,创造出“心学”这一全新的学说,这门学说,经过陆九渊等人传继,到了明代,终于由大儒王阳明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