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李鸿章麾下五大猛将,你认识几位?
你们知道李鸿章的故事吗?接下来知秀网小编为您讲解!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军横扫八旗、绿营,不到三年时间便拿下当时全国第二大城市南京。眼看八旗、绿营这两支正规军腐朽无能,咸丰皇帝只好下令东南各省在籍官员、士绅帮办“团练”,组建私人武装,共同剿灭太平天国。在这些私人武装中,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左宗棠楚军等实力最强,麾下更是猛将如云,阵容相当豪华。就拿李鸿章淮军来说,虽然兴起时间比较晚,1862年才独立成军,但麾下之猛将可不少。比较熟悉的就是民族英雄刘铭传,他抗击法军有功,是首任台湾巡抚,但也只能排第二名。那么,谁才是第一呢?是一位太平天国的降将,作战十分彪悍,后被爆头而亡。
第五名——潘鼎新
1862年4月,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回老家合肥招募兵勇,准备东征上海、江苏,收复失地。此时,潘鼎新、张树珊、刘铭传、吴长庆等纷纷带着自己的部下来参军,成为李鸿章的“四大金刚”,并各领一军。同年5月,潘鼎新追随李鸿章援救上海,连克奉贤、川沙、南汇,亲手毙敌数十人,威震敌胆。次年,潘鼎新与刘铭传合兵一处,进攻太仓郊外要地福山港,试图打通救援常熟之粮道。此战,潘鼎新先是亲率骑兵冲锋,受挫后则直接调来开花大炮,轰破城墙,而后奋力拼杀,拿下福山港。太平天国灭亡后,潘鼎新、刘铭传均追随曾国藩剿捻,而且继续率领骑兵作战,屡次击败任化邦、赖文光,并最终消灭之。1884年,潘鼎新由湖南巡抚调任广西巡抚,主持对法作战,领导苏元春、冯子材、王孝棋等取得镇南关大捷,乘胜收复文渊、凉山。可惜,由于战前奉行李鸿章“战胜不追,战败则退”政策,遭到言官弹劾,开缺回籍。
第四名——吴长庆
说起吴长庆,估计大伙都不是很熟悉,但他却是一位影响清末政局之人,因为他提拔了一人,其名字是袁世凯。可以说,没有吴长庆赏识,就不会有袁世凯飞黄腾达之日,而没有袁世凯,清末政局也许是另外一番模样。吴长庆,安徽庐江县人,其父亲吴廷香阵亡疆场后,他便与太平军势不两立,继续兴办团练与敌人作战。1862年5月,投奔李鸿章,而后率部东征上海、苏州,屡次击败李秀成军。1864年,与悍将程学启进攻嘉兴,亲自冲锋陷阵,左臂被子弹击中,包裹伤疤后继续血战,最终攻破嘉兴城。1882年,朝鲜禁卫军叛乱,进犯王宫,杀戮大臣,王妃失踪,并火烧日本使馆,杀害使馆人员,日发兵干预。清廷得知后,立刻派吴长庆去朝鲜,意图稳定局势,防止日本挑起事端。吴长庆到朝鲜后,当机立断,直接派兵进王宫抓了乱军首领大院君,并将其带回天津;同时,迎接王妃复位,事态由此得以平息。
第三名——张树珊
1853年5月,林凤祥率军北伐,进入安徽境内,合肥人张树珊与兄长张树声兴办团练,保卫桑梓,这是“淮军”兴办之最初开始,史称:“淮军之兴,自张氏始”。1862年4月,张树珊投奔李鸿章麾下,并与其东征上海、江苏。1863年2月,张树珊率部乘船抵达福山港,准备攻击太平军,此时潮水已退,船只搁浅在岸边,情况很不妙。张树珊言到:“兵法危地则战”,于是亲率部下冲向敌人中军大营,被枪支击中左额,鲜血直流,依然奋战向前,大获全胜。1865年,张树珊追随曾国藩北上剿灭捻军,屯驻周家口,防堵敌军骑兵。不久,张树珊改领骑兵作战,追击善于流动作战的捻军马队,在丰南、定陶、曹县等地斩获颇多。1867年11月,张树珊追击捻军到湖北,从黄冈一路打到德安,击溃敌军后,亲率200骑兵追击,不幸陷入重围,力战而亡。
第二名——刘铭传
作为李鸿章麾下的“四大金刚”之首,刘铭传绝非一般之猛将,与湘军悍将鲍超不分伯仲。1862年5月,刘铭传追随李鸿章东征,与潘鼎新合作血战福山,并将其攻克,打通增援常熟之粮道。1863年12月,刘铭传亲自冲锋,与太平军在无锡展开血战,俘虏俘守将黄子隆、黄德懋父子以下2 万多人。次年,刘铭传率部与护王陈坤书血战常州,破城而入,太平军战死一万余人。1864年7月,太平天国灭亡,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往湖州,后返回广德,进入江西,刘铭传率部跟踪追击,攻陷湖州、打下广德,毙太平军堵王黄文金。1867年2月,刘铭传率部与赖文光、任化邦等统帅的东捻军在尹隆河激战,陷入重重包围,差点被活捉,后鲍超赶到,两人合兵一处,转败为胜。1868年,刘铭传在山东与捻军决战,击溃其主力,并追击到扬州瓦窑堡,活捉赖文光,东捻军全军覆没。1884年,刘铭传再次出山,在淡水击败法军陆战队,扬我国威。
第一名——程学启
李鸿章组建淮军之初,刘铭传、张树珊、吴长庆、潘鼎新无疑是元老人物,是所谓的“四大金刚”,但绝不是最猛之人。在李鸿章麾下,作战最勇猛,最令敌人畏惧,杀敌最多的是原太平军降将程学启,此人身材矮小,面目漆黑,却是十足的猛将。1861年8月,程学启献“穴地攻城”之计,轰破安庆北门,而后率部从炮眼杀入城内,对自己曾经的战友举起了屠刀。1862年5月,程学启由湘军转隶淮军,率开自营三千兵马追随李鸿章东征。当时,李鸿章对军事几乎是一窍不通,作战规划几乎都出自程学启之手,包括围攻苏州。1863年11月,程学启用计招降苏州守将,拿下城池后,直接诛杀郜永宽等八人,几万太平军将士也惨遭杀戮,此为“苏州杀降”。1864年初,程学启围攻嘉兴,并亲自率部登城作战,被守军爆头而亡。1895年,甲午战败后,李鸿章直言:“程方中若在,何忧劲敌为”。由此可知程学启在李鸿章心中之分量。
总而言之,李鸿章麾下猛将不少,程学启、刘铭传、张树珊、吴长庆、潘鼎新等是比较突出的五位,战功赫赫。那么,为何到甲午战争时,李鸿章麾下却少有猛将呢?各位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