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文光:太平天国遵王,最后结局是什么?
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赖文光,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赖文光,广西客家人,祖籍广东嘉应州(梅州市),太平天国后期著名战将,受封为遵王。1851年,洪教主在金田举起义旗,赖文光以“团营”成员身份参加起义,追随大部队作战。不过,赖文光并未领兵作战,而是干起文秘工作,因为他是天国中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此外,赖文光是洪秀全的小舅子,也算是皇亲国戚,自然用不着上阵杀敌,过着“刀口舔血”之生活。所以,早期的赖文光并没多大贡献,除了“国舅”之身份值得炫耀,别无谈资。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开国元勋死的死,走的走,天国顿时陷入“国中无人,朝中无将”之危险局面。在此情况下,洪秀全只能让这位“国舅爷”投笔从戎,由文转武。1856年底,赖文光受命去江西招兵,而后督师江北,保卫天京。
赖文光回到江北后,隶属英王陈玉成麾下,并追随其攻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贡献颇多。1860年夏,湘军围攻安庆,陈玉成携带赖文光等从苏南战场回师西征,进驻桐城西南挂车河,试图直接救援安庆。无奈,陈玉成无法突破八旗名将多隆阿之骑兵防线,只能撤往庐州休整。1861年初,陈玉成西征武昌,一路所向披靡,直接杀到黄州城下。由于李秀成迟迟未到,安庆又连连告急,陈玉成只好立刻东征,而留下赖文光守卫黄州。
由于各路将领心怀鬼胎,再加上制江权被湘军掌握,陈玉成救援安庆失败,被迫撤退。此时,赖文光向陈玉成提议去湖北发展,“务宜北连张苗以因京左,次出奇兵进取荆襄之地,不出半年,兵多将广,可图恢复皖省,俾得京门巩固,此为上策。”可惜,陈玉成未采纳,而是直接北上庐州孤城,以致陷入绝境。
陈玉成败退庐州后,多隆阿便一路尾随而至,步步紧逼。为了打破困境,陈玉成派遣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枯王蓝成春等率军远征河南、陕西,“广招兵马,早复皖省”。可惜还没等到赖文光“扩招兵马”,陈玉成就因亲信摇摆分子苗沛霖而遭逮捕,并于河南延津县受凌迟而死。
陈玉成死后,陈得才、赖文光受李秀成节制,继续挥师西征陕西,并一直攻打到汉中,“一路滔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队伍扩大到20万人。1864年初,湘军吉字营几乎合围天京,洪秀全于是下旨让陈得才、赖文光等回师救援。接到命令后,大军分三路南下,沿途不断冲破清军封锁。很遗憾,赖文光还没赶到京师,天京已经陷落,救援行动失去目标,军心动摇。11月,扶王陈得才兵败霍山,自杀身亡,除赖文光外,各路将领几乎都投降。
陈得才败亡后,赖文光处境十分险恶。为此,赖文光联合张宗禹、任化邦等部捻军,并将两支军队进行整编,组建新捻军,继续打着“太平天国”之旗号作战,“誓同生死,万苦不辞”。鉴于捻军骑兵较多且北方多平原之特殊情况,赖文光决定“易步为骑”,增加骑兵,减少步兵,以增强部队的机动能力。从此,赖文光承担起了匡扶天国之重任,“以期复国于指日”,开始了独当一面之征战。
整编后的太平军(新捻军),骑兵数量众多,来去如风,纵横中原大地,处处攻击清军。为此,清朝决定让八旗第一名将僧格林沁督师,统帅所部蒙古、东三省马队围剿赖文光大军。1865年5月,赖文光、张宗禹、任化邦等在山东高楼寨设下伏兵,而后引诱蒙古马队追至预伏地点,阵斩毙僧格林沁及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将官,消灭其所部7000多人。
僧格林沁是晚清满蒙集团中少有的能人,他阵亡后,满蒙集团已经拿不出能征惯战之猛将。为此,清廷决定起用曾国藩,让他统帅湘军围剿捻军,承担起中兴大清王朝之重任。曾国藩当时威望相当高,手下战将更是不可胜数,如曾国荃、鲍超、李续宜、彭玉麟,等等。不过,曾国藩不适统帅大军上前线,因为他所亲自指挥的大会战无一不是以惨败告终。此外,曾国藩战术很呆板,只会搞“龟壳战术”,搞“围堵”,这招对以骑兵为主的捻军不是很灵。
1866年5月,曾国藩被捻军几经折腾与捉弄后,决定采取四面合围之策,将赖文光围困在鄂、豫、皖交界地带,而后全歼。为此,曾国藩在西至沙河、鲁河,南至淮河,东至运河,北至朱仙镇、开封、黄河南岸挖壕设防,拿出打“呆仗”的看家本领来对付赖文光。可谁知,赖文光与张宗禹在邓州汇合后,趁着湘军壕沟尚未完工之时,随即出动,经尉氏、中牟北趋,进行突然袭击。9月,赖文光从开封南面突破包围圈,直奔山东,曾国藩河防计划宣告破产。
赖文光突破曾国藩包围圈后,继续纵横中原大地,甚至还差点活捉了淮军首席大将刘铭传。可惜,赖文光所部捻军缺少根据地,常年四处流动作战,粮食物资等补给遇到极大困难,以致力量不断削弱。1868年1月,赖文光在扬州瓦窑铺被俘虏,受凌迟处死。死前,赖文光直言:“惟一死以报国家,以全臣节”,拒绝向清朝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