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桓公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娶文姜

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鲁桓公。

关于文姜很多史书中均有记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经》,其中有多首关于文姜的诗,另外,《左传》中也有不少文姜的相关事迹的记录,各种记录有褒有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美丽又残酷的故事。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文姜自幼长得“秋水为神,芙蓉如面”,可谓古今国色,绝世佳人;另兼博古通文,出口成章,因此号为文姜;文姜有个异母的兄弟,小名诸儿,长得也是个美男子,两人自小长在一处,慢慢的情窦初开,两人也不避讳,就发生了不伦之恋;

后来北戎侵齐,齐国向郑国求救,郑庄公就派遣儿子姬忽领兵救齐,顺利打败了入侵的北戎军队;齐僖公一看郑公子忽年少有为,就有意将文姜许配给姬忽;文姜得知姬忽的能耐后也是暗算欣喜;可没想到,姬忽却以“齐大非偶”的理由拒绝了;文姜一听备受打击,一病不起。

文姜与诸儿的丑事最终被父亲齐僖公发现,于是就断绝两人的来往,奈何二人不伦之恋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难制止。

公元前731年,鲁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年少的太子鲁允,杀掉了摄政的兄长鲁隐公,成为新任鲁国国君;鲁桓公三年,鲁国向齐国提出联姻的要求。齐僖公一听大喜,终于为文姜找到下家了,于是两国国君在赢地碰头商量联姻的事情。《春秋》对这件事有详细记载“隐公三年,公会齐侯于赢”。同年鲁国就派大夫去齐国迎接文姜,据《左传》记载,齐僖公亲自送女到权地,鲁桓公亲迎,两国国君在该地结为盟友。

这场联姻有许多地方与当时的礼仪不符合,一是,诸侯纳娶,需要媒妁之言,而鲁桓公却是亲自去提得亲,堂堂的一国之君不可能找不到说媒的,为何这么着急要自己去提亲呢;二是,诸侯嫁女应该由卿大夫级别人官员送之,而文姜出嫁却由齐僖公送之,这礼未免太重了吧;三是,迎娶新娘也不需要诸侯亲自到边境迎接,可桓公却亲自来了;第四,诸侯娶妻一般需要媵妾的,正常情况下,齐国嫁女需要同姓之国送陪嫁的公主或姊妹的,而以当时以齐国的实力,不可能没有其它诸侯国来;这一切的不同说明这场联姻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另外,据《东周列国志》记载,文姜出嫁前,齐诸儿想代替齐僖公送女,两人还私下相会,说了一些悄悄话;可见,桓公娶文姜时是戴着一顶多大的绿帽子,还没入洞房就已经被绿了。

鲁桓公为什么急忙想娶文姜,不惜被戴绿帽子也要把文姜拿下呢?其实这与当时鲁国的环境有关。

第一,鲁桓公不是正常的继承国君之位,他杀掉了摄政的兄长鲁隐公即位的,对于他来说,政治根基很薄弱,再加上前期鲁隐公已经为鲁国取得了良好的局势,一时之间,鲁国很难忘掉失君之痛;所以桓公急切需要找到一个靠山,用来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对他来说,如果能拉到齐国的支援,对于鲁国将是很大的帮助;

第二,国际上的认可,鲁桓公弑君篡位,这消息一定会被其它诸侯国得知,如何得到国际认可也是他面对的一大难题;如果齐国能在国际上提携一下自己,使自己列会于诸侯,那也就落实国君的地位了,;

鉴于以上原因,鲁桓公不得不尽快与齐国联姻,如果错失这个机会,再想找这么一个合适的对象可就难了。一顶绿帽子换一个稳定的国君地位,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其实这种靠联姻来取得政治上的认可,在春秋历史上很常见的,如郑国的郑公子突,就是得到宋国的支持而成就国君之位的;晋文公重耳,在外漂泊不也是借助联姻的帮助才回国复位的吗,历史上这类事情屡见不鲜;至于最后鲁桓公还是败在文姜身上,因为发现文姜与齐诸儿的私情而被杀害。

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只借助于外力得帮助是不能取得正果的,要想立身不败,还要自身强大才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也应了《春秋》上的那句话“心则不竞,何惮于病”,内心不够强大,就不要害怕被人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