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李陵本可有建立大功的机会,为何最后还是壮烈战死了?

李陵,接下来听听知秀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西汉极具争议的将军——李陵,他是飞将军李广之孙,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失利,其后投降了敌人;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导致李氏这个传统将门之家蒙受奇耻大辱,也连累太史公司马迁遭受了腐刑。

然而,事情本来有机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李陵不但有机会全身而退,而且还会因以少战多、以步制骑、杀敌上万而名传千古。但这一切,都因一个小人物的出卖而泡汤。

我们先解释下,为什么说李陵本有机会建立大功。

匈奴虽强,但汉军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我们都知道,匈奴是西汉初期最强大的外敌,“控弦数十万”的骑射精兵,曾让战胜楚霸王的刘邦颜面尽失,更让其后的历代西汉皇帝忍声吞气数十年。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以为,匈奴人的单兵作战能力远胜中原。

在汉文帝时期,面对匈奴的长期袭扰,许多西汉朝野的有识之士对这个敌人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太子家令晁错提出了“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的经典论述:

匈奴的三项优势分别是:

匈奴马匹的数量质量超过中原;

匈奴人的骑射技术胜于汉军;

匈奴人对恶劣环境的忍耐力超过汉人。

而汉王朝则有五项优势:

若在平原强行硬刚,匈奴人远远不是汉军的对手;

中原的强弓劲弩,碾压匈奴人的小弓;

汉军坚甲利刃、组织有序,纪律及协调性超过敌人;

匈奴人的装备大多由皮、木制成,防御力薄弱;

匈奴人的近身肉搏能力远远比不上汉军。

后来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豪言的牛人陈汤也说过,“胡人兵刃朴钝,弓弩不利,前者五人方当汉兵一人。今闻颇得汉之工巧,然犹三而当一“,即原本五个胡人才抵得过一个汉人,如今他们学习了中原的技术,才勉勉强强以三挡一。

在汉武帝时期,汉、匈之间的技术差距更加悬殊,中原已经推广制式武器的时候,匈奴人还大规模使用骨头作箭头。但对方凭借生在马背上的优势,拥有让汉王朝望尘莫及的超高机动型。他们可以主动选取对自己有利的攻击点,而且采取你打我就跑、你退我就追的战术,远远的骑射,让汉军不胜其烦、防不胜防。

但如果规模相差不大的两军正面对垒的话,汉军的赢面可就大得多了。李陵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李陵为啥能以少对多、以步制骑?精兵、劲弩,以及主动硬碰硬的敌人

飞将军李广有三子:李当户、李椒、李敢。其中,李当户早亡,但留下了个遗腹子名为李陵。

李陵“善骑射,爱人下士”,汉武帝在他身上依稀看到了李广的影子,故而对其颇为喜爱,任命他为骑都尉,并安排他率领5000来自丹杨、楚地的兵员,驻扎在酒泉、张掖,日夜训练射术以防备匈奴人。

丹杨山险、民多果劲,楚人一向彪悍尚武,因此李陵的队伍虽规模不大,但可谓兵精将猛。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自己的大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计划安排李陵负责后勤工作。但李陵打死不干,主动请缨要“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以牵制匈奴兵力,避免敌人将火力集中在李广利身上。

汉武帝刘彻本人也一向血性,对这种雄心壮志颇为欣赏,况且李陵这是要主动为自己的大舅子分忧,于是就愉快的答应了这一请求。

9月,李玲率领麾下5000步兵北上,跋涉30天后抵达浚稽山(再往北就是单于王庭),他沿途绘下山川地形图,派人快马呈给朝廷,让汉武帝不禁龙颜大悦。

没多久,汉军与匈奴单于率领的3万精骑不期而遇。李陵沉着应对,以大车为屏障,汉军在车后列好阵型,前排持戟、盾,后排持弓、弩,拉开阵势,等待匈奴人出击。

匈奴人见汉兵少,以为不足为虑,于是大胆的纵马强攻。然而汉军一轮齐射,前排的匈奴兵齐刷刷的连人带马倒下一片,后排被吓得调转马头要逃上山,却惨被汉军追杀,数千人当场领了盒饭。

匈奴单于大惊失色,调兵遣将加强围攻,匈奴兵力一度多达8万之众。汉军则毫不慌乱,在李陵的率领下边战边往南退。

就这样,两军边走边打,没有一天不交战。面对汉军的强弓硬弩与厚重防御,匈奴人损失惨重,一路上被杀近万人;而汉军也岌岌可危,几乎没人身上不带伤。

双方鏖战八天后,汉军已距离居延塞仅仅一百多里,此时的匈奴人担心前方有汉军埋伏,不禁心生退意。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陵麾下出了个叛徒:有一个名叫管敢的军候,因受到校尉的欺辱,向匈奴人投降,并将汉军的底细全盘托出,比如南无援兵、箭矢将尽,骨干力量有黄、白旗的标识等等。

匈奴单于大喜,率领全军急攻,将李陵军围困在山谷中。汉军此时仅存3000多人,但武器已用尽,甚至不得不拆下车轮当武器。当夜,李陵出营侦察敌情后,心知大势已去,半夜率众分头突围;匈奴人追及,李陵投降,得以回到塞内的汉军仅剩400多人。

李陵的败亡处,距离边塞仅有一百里,守军将这一情况上报后,原本希望李陵壮烈战死、以彰显汉军气魄的汉武帝大怒,召集官员商议李陵的罪名。满朝文武都认为按律李陵罪无可赦,只有太史令司马迁唱反调,他说:李陵“转斗千里,矢尽道穷,虽古名将不过也”,他暂时委屈求全,一定是要找机会报效朝廷。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这是在暗讽自己出师无功的大舅子李广利,一怒之下对他施加了腐刑(也就是宫刑)。

后来,在搞清楚李陵之所以落败,是因为已支撑到极限却无援兵这一实情后,汉武帝深深自责,并对逃回来的400汉兵厚加抚慰。然而在不久后,得知李陵在匈奴娶妻,并且传言他帮匈奴人训练军队后,汉武帝下令将李陵家满门抄斩。

实际上,训练匈奴人的是另一名汉军降将李绪。后来,李陵虽将此人暗杀,但他的归国之门也彻底被关闭。

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还是要忍不住假设一下:如果没有临阵投敌的管敢,李陵的残军极有可能在创造以少战多、以步制骑、杀敌上万的辉煌战绩后撤到塞内,也许届时大汉将在继卫青、霍去病后再次出现一名流芳百世的名将,飞将军李广足以含笑九泉。

只可惜,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历史上我们因为这个毛病吃了太多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