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是怎么对待王彦超的?
赵匡胤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人不能只看眼前,王彦超虽在这方面是个失败的例子,但他最终能得以自保全身而退,令人佩服。
赵匡胤年轻时候也曾困惑迷茫过、他曾四处流浪彷徨无措,在孤苦无助时期曾遭到父亲好友的冷落,深感世态炎凉。
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官宦世家。他的高祖赵朓当过幽都(今北京)的县令;曾祖赵珽,曾当过唐朝的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个厉害人物,作战勇敢,擅长骑射,在五代十国这个动乱时期能经历四朝不倒。刚开始他在赵王王镕手下办事,后唐时期因救主有功,负责管理禁军。后汉时期,出任护圣都指挥使。后周时期,拜检校司徒,册封天水县开国男,与儿子赵匡胤掌管禁军。综上可看出赵匡胤是个不折不扣的官N代。
但他是个有志青年,一直想寻找机会干出一番大事。他看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天下频繁易主,社会动荡百姓遭殃,后汉时期他的父亲的官路进入寒冬,只看不到升迁的希望,一家人的生活也是举步维艰,赵匡胤开始四处漂泊,走过许多地方,甚至到过陕西、甘肃等地,但赵匡胤依然是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汉。
走投无路的赵匡胤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老爹的好朋友王彦超,当时王彦超在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北)任防御使。之前王彦超曾和自己爹爹共同任过岳州(今湖北孝感县)防御使,二人关系很铁。
赵匡胤心想,王彦超和父亲交好,又位高权重,随便动动小手指,就能给自己个好差事做做,以后定会得到王彦超的重用和提拔,想到这里他心里美滋滋的,以为找到了靠山。
可是当他见到王彦超时,却似被浇了一头冷水,王彦超并没有收留他。王彦超升到这个职位上,全凭自己战场厮杀过来的,他看不起赵匡胤这样的投机取巧的官N代。
对于远道而来的赵匡胤,王彦超摆了一桌子丰富的宴席,让赵匡胤吃饱喝足后,他令人端出十贯铜钱送给赵匡胤。赵匡胤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明摆着要打发自己走人。虽然赵匡胤倍感羞辱,但他也深知“一贯钱难死英雄汉”的道理,前方的路还很长,他只好忍屈受辱,拿起这十贯钱走了。
赵匡胤离开复州后到了随州(今湖北随县),投靠了随州刺史董京本。
王彦超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初那个乞丐一般的毛头小子,在短短10来年的时间,混成了大宋第一官人。
建隆二年,赵匡胤宣召各地节度使进京赴宴,准备大加封赏,当然,邀请名单上也有凤翔节度使王彦超的名字。
宴席期间,赵匡胤喝得微醉,但他仍频频举杯。伴君如伴虎,特别是在酒桌上,出事的可不少,一些节度使心里开始惶惶不安,特别是王彦超,他预知将有不好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果然,几杯酒下肚,赵匡胤盯着王彦超一字一句地说:“朕落魄时去复州投靠你,你何不接纳?”
赵匡胤虽然面带笑容,但话语里的寒气,让诸位节度使不寒而栗,他们知道赵匡胤这是在敲山震虎。
王彦超连忙出列叩头如捣蒜。他早知道会有今日,早想好了神回复。
只见他故意战兢兢地说:
“浅水怎能藏住神龙?当日陛下没有留滞在小郡,此乃天意啊!”
意思是:当初我若是接纳了您,您怎能创此伟业,成为大宋官人?
语言是个好东西,运用的好了,一切可化险为夷。一言可让人怒从中来,一言亦可让人喜笑颜开。
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这件事大概算是已经翻篇了。
但王彦超心知肚明,不管是赵匡胤真原谅自己还是假原谅自己,不管他有没有真正放下那些恩怨情仇,自己的小命都在他手里攥着。这次也许是赵匡胤表面宽容吧,哪一个开国君主不想在众人面树立一个仁慈、宽容的形象呢?
那晚,王彦超思索了一夜。
第二天,他写了一封罪己书,书里深刻认罪,字字诚恳,他让儿子献上去,自己则等待赵匡胤的处罚。
赵匡胤看后,让宦官传话:
“一个人若过度饮酒,就容易犯错。朕那天高兴,喝醉了,酒醒后很后悔。”
赵匡胤字里行间已经向王彦超表明那天的宴席上自己并非追酒,而是喝醉了,酒后乱语,现很后悔。不管怎么说他的意思就是让王彦超尽管放心,这件事不再追究了。
话说回来,小姐姐讲史认为赵匡胤能原谅王彦超,其实一是赵匡胤的政治策略,二是,他也向诸位节度使表明自己是个大度的官人。再者,王彦超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温和恭谨,气度不凡,有忠心(危难时刻众人皆逃,只有他对自己的主帅李继岌忠心耿耿),能够礼贤下士,大宋刚刚建立正需要拉拢人心,赵匡胤不会为了一点小事报复王彦超,最多吓唬吓唬就够了。
这件事发生在建隆二年,大宋国才刚刚建立,各地藩镇手中控制着不少的兵马,赵匡胤深深了解到唐末到五代十国时局分裂动荡,主要原因是由于藩王割据势力过大,所以要想使大宋长治久安,必须削藩。他这次邀请各地节度使前来,主要目的就是稳定人心,为下一步削藩做准备,他用王彦超和自己的过节一事,向节度使们表态: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忠心孝忠朝廷, 定保尔等平安富贵!
赵匡胤综合以前时局及和自己黄袍加身的弊端,怕有人再来个黄袍加身,他决定接受枢密使赵普的建议“杯酒释兵权”,确保大宋的统一稳定。
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召王彦超等大将在皇宫后苑赴宴。席间,赵匡胤对众人举杯说:
“卿等均国家旧臣,随朕鞍前马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至今尚无休养安乐的时候,这实非肤礼待贤臣的本意。”
王彦超首先审时度势领会了赵匡胤的意思,他连忙离席,跪地奏请赵匡胤恩准自己告老还乡,受到赵匡胤的赞许。
然,其他大将不明白赵匡胤的用意,一个劲儿地向赵匡胤表功。赵匡胤听后不耐烦地说:“这是前朝的事,不值得再提了。”
第二天,赵匡胤下诏,一一收了大将们的兵权。
王彦超退休后,吃穿用度一律从简。他解散了家中的仆人与姬妾,过着低调的生活。他后悔自己杀人太多,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儿子们,“要勉力行善,以求自保。”雍熙三年(986年),王彦超逝世,享年73岁,朝廷追赠他为尚书令,死后哀荣。
聪明的王彦超,会审时度势,力求自保,他的存在对赵匡胤构不成任何的威胁,最终寿终正寝。
今天的义乌市塔山乡石壁将军殿有王彦超的塑像,并有镌刻的碑文,供后人世代瞻仰纪念。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在战场上杀敌多少,而且在和平年代是否能审时度势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