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死前为何要让“三良”为他殉葬?这一举动导致了什么后果?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知秀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秦穆公的故事。
秦国能够脱颖而出,做到一家独大,除了靠秦始皇英明领导以外,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年秦穆公为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资治通鉴》记载:秦穆公接管国君之位后,便野心勃勃,想要开拓疆土。作为一位英明的领导者,要有识人、任人的能力,他需要在众多人中挑选有能之人,然后将这些能人安放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借用这些能人的力量,他才能让国家的实力变强,才能实现自己宏伟的目标。
幸好,秦穆公拥有这样的能力,他算得上是一位贤明的国主,看中人才,同时礼遇人才。
秦穆公五年,他听闻百里奚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便想要笼络这个人才。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正好晋国军队灭掉了百里奚所在的国家虞国,使其成为了阶下囚。秦穆公便借着联姻的机会,要求百里奚作为晋国陪嫁仆从。
但那时的百里奚,还心念着自己的国家,不愿意效忠别人。他在被晋国送往秦国的途中,找了个机会逃跑,最后却落到了楚国人的手上。
秦穆公得知此事后,念着他是一个人才,便花了5张公羊皮将他赎了回来。
这样一来,百里奚还是到了秦国,因为秦穆公有施恩于百里奚,再加上百里奚觉得自己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能被人如此看中,心里还是很感恩的,所以从此百里奚对秦穆公忠心耿耿。
之后,秦穆公还凭借自身魅力,笼络到了周王室后人,以及一些在西戎很有威望的名人。这些人帮助他让秦国繁荣富强,也是这些人的存在,这些人的努力,才为秦国奠定下了日后征战天下的实力。
而除了重用人才以外,秦穆公还是一位懂得反思的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想,尤其是对于君王来说。
在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以后,秦穆公似乎看到了曙光,野心开始抑制不住。他派兵3万,直袭邓国。《资治通鉴》这样说:
对于他这个决定,百里奚并不赞成,一直在阻止他。可惜当时他被自己心中勾勒出的美好未来迷住了,听不进别人的劝解,一意孤行的去做了。
最终,郑国提前接收到了消息,以至于秦军的突袭变成了笑话。无奈下,秦军只能灰溜溜的回来。在回国途中,他们又被晋军伏击,全军覆没,三位主将也都成了俘虏。
这一次失败,让秦穆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明白自己有些刚愎自用,所以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痛定思痛,他开始反思自己,并主动担下了这次战败的重责。在三位主将被释放时,他不仅没有怪罪这些人,反而选择继续任用他们。
秦穆公这一个行为,既显出了他宽广的胸怀,又显出了他的明君风范,经由此事过后,他手底下的人就更是对他忠心耿耿。
秦穆公在笼络人心这方面,真的相当过人,他不仅能将手底下的能人笼络住,他还曾让一些农民为他死心塌地。
《资治通鉴》记载:在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亲自率兵攻打晋国,最后成功俘虏了晋惠公。
这一仗,他虽然获得了胜利,但过程却是很惊险的。
在战时,他率兵追击晋惠公,还没有追上,后面却突然出现了一股晋军支援部队,这一下让他变成了瓮中鳖,开始被人反追杀。
危机关头,一群人却冲了出来救下了他,这些人不是秦军,而是普普通通的农民。
事后他才了解,这些人是来报恩的。几年前,他打猎时丢了一匹马,而这匹马被一群农民抓到后分食了,当地官员要求严惩这些农民,但秦穆公却摇头表示:''为了畜生去伤人命,这不值得,再说了,吃了马肉喝点酒,这样才不伤身。''所以事后,他还赐了美酒给这些农民。
在秦穆公眼中,这恐怕只是一个小事情,但这件事却让这些百姓们对他感恩不已,在他危机关头,愿意冲出来保护他。
这样看来,秦穆公还真是一位浑身都是优点的人。可事实上,人无完人,是人就总会有缺点。
秦穆公在临死前做了一件事情,这一下就让人对他的好感大跌。
因为在秦武公去世时就开了殉葬的先例,所以秦穆公去世时也有这个习俗。
他死的时候,让177人陪葬,其中有三人,是秦国当时有名望的良才,曾都为秦国立过汗马功劳,三人被众人合称''三良''。
这三人曾在秦穆公面前夸过海口,表示愿意陪他共赴黄泉,因而秦穆公死的时候才要求这三人陪葬。
虽说这不是秦穆公一个人的错,但众人还是为秦穆公的这种行为感到心痛。由于损失了这三位能人,才致使后来秦国无力东征。直到260年后,秦孝公上位,才让秦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