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芳有哪些传奇?上演了一场明朝版的“空城计”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马芳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公元1518年(正德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在今河北张家口蔚县,宣化边境一马家农户里,一个小男孩出生了,但他的父母却给他起了一个女孩的名字——马芳。
我们知道,在古代刀兵战火就是男人之间的事情,也许是马芳的父母期盼着天下太平,让孩子长大后远离战乱,才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吧。
但这只是老百姓的良好愿望而已。你想过太平日子,有两个条件看能否达到——一个是自己的朝廷足够的强大;另外一个就是周边没有虎狼环伺。
否则,那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罢了。
果然,在马芳成长到10岁时,鞑靼的土默特部在首领俺答汗领导下崛起了,他们经常南侵,掳掠塞外的明朝子民。
在一次掳掠中,除了带走大量的财物之外,还带走许多百姓,去给他们当奴隶——这批奴隶当中,就有小马芳。
来到蒙古草原后,小马芳为俺答汗放羊牧马。他一边放牧,一边暗中学习骑射,随着日积月累,逐渐练得了一身的好功夫。
有一次,马芳随同俺答汗外出打猎,突然间,从丛林中窜出一只斑斓猛虎,直接扑向俺答汗。
众人猝不及防,顿时陷入惊慌失措中。在这个关键时刻,马芳沉着冷静的一箭射中猛虎,救了俺答汗一命。
立了大功的马芳立刻获得俺答汗的重用,把他留在身边做了贴身侍卫。
但是马芳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始终有着一颗向着大明的赤子之心。
公元1537年(嘉靖十六年),马芳趁跟随俺答汗临近明朝边镇大同外围狩猎之机,趁夜盗马逃出,连夜投奔至大同军营。
此时的大同总兵官是周尚文,此人“多谋略,精骑射,优将才”。
当盘问了马芳的遭遇后,周尚文大感惊奇,即刻任命他为队长。
马芳自任队长开始,屡次奋勇冲杀。
因他在蒙古生活多年,熟知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所以每战皆能重创来敌,周尚文大赞道:“汝他日必为能将。”
周尚文的评价可谓是恰如其分,不久在庚戌之变中,马芳果然大放异彩。
公元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因对明朝的“贡市”有意见而率军来犯。鞑靼兵入古北口,新任总兵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皆战死,明军一触即溃,致使俺答汗长驱入内地。
鞑靼的这次入侵,最后以明朝允诺通贡而告终,俺答心满意足的撤兵了,史称庚戌之变。
鞑靼兵虽然撤走了,但嘉靖皇帝却难以心平,他觉得朝廷颜面无光,事后追究责任,兵部尚书丁汝夔当了替罪羊被处斩。
虽然突发庚戌之变时,明朝军队整体打了败仗,但也有一个亮点,那就是驻守在怀柔的马芳部,在局部战斗中有闪亮表现。
当时的马芳已是千户,由于他是从基层上来的军官,他深知明朝士兵怯懦,多半是因为没有严明的军纪,而且长官克扣军饷,所以士气低落。
马芳上任后,迅速立下严厉的军规:一个士兵不合格,连军官带战友要一起接受惩罚;战斗中前队不敢往前冲,那么后队就杀前队;就这样一级盯一级,直到战斗结束。
正因为平日里的严格训练,在这次突变中,在明军全局陷入被动的情况下,他带的兵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马芳也因此被升任宣府游击将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马芳又击溃了好几次来打秋风的鞑靼部的侵扰,最凶险的一次当属马莲堡血战了,马芳又以自己的大智大勇,上演了一场明朝版的“空城计”。
公元1566(嘉靖四十五年),俺答汗的儿子辛爱率十万精兵前来攻打万全右卫(今万全镇),这个堡垒是守护京畿的咽喉之地,一旦失守,那么鞑靼兵就会一马平川直捣京畿地区。
马芳知道此处的重要,听说危机,亲率万余骑兵前来增援。谁知刚到半路上的马莲堡,就被俺答汗的队伍堵住了。
两军相遇了,接下来的事情不言而喻了。
马芳毫不迟疑,立即做出决定:就在马莲堡扎营,死磕敌军。
在敌人的攻击下,马莲堡城墙塌陷,马芳不但不命人赶快修补城墙,而是让兵士将“马”字帅旗高高的竖起,然后大开城门,自己稳坐中军。
这一下还真镇住了鞑靼军,他们反倒不敢贸然进攻了,只是重兵相持。
坚持了一夜,当黎明破晓时,马芳猛然下令,麾下部队突然逆袭,先命火器齐轰,然后全军出击,明军“喊杀冲突,悍勇不可挡”。
猝不及防的鞑靼军全线崩溃了,于是一幕惊人的画面出现了——万余明朝骑兵,追着十多万鞑靼骑兵,一路的大砍大杀!
马莲堡战役后,马芳的铁血军团就彻底成了草原上的王牌军。俺答汗的骑兵每次南下袭扰,都要刻意躲着马芳的军队,甚至有时听到马芳的名号,或者看见“马”字旗,立刻毫无犹豫拨马狂逃。
嘉靖皇帝闻听后,感叹道:“勇不过马芳。”
这样,就为后来的“隆庆议和”打下了基础。
后来明朝和鞑靼签订的隆庆和议,结束了两国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直至明朝灭亡,两国之间绝少爆发大规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