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平阳公主是什么来历?她能采用军礼下葬是因为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武力,唐朝受到了北朝尚武之风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对女性较为宽容。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可是她生于何时,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平阳公主的事迹散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两本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既然正史上没有记载,那么坊间后来索性给公主取了个名字叫李秀宁。

如果让你例举唐朝比较有名的公主,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肯定会榜上有名,她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可是如果论历史功绩,她比起平阳公主,会黯然失色很多。

《新唐书》中关于平阳公主的死是这么记载的:

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剑。太常议 :“妇人葬,古无鼓吹。”帝不从,曰 :“鼓吹,军乐也。往者主身执金鼓,参佐命,于古有邪?宜用之 。”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平阳公主是唯一一位采用军礼下葬的公主。古代讲究男尊女卑,平阳公主有何突出事迹会受到如此哀荣,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渊共有19位公主,平阳公主排行老三,她与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是同母所生。说起平阳公主的母亲窦氏,也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

窦氏的父亲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的窦毅,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非常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隋文帝杨坚牟取北周皇位时,窦氏气愤地说:“我恨自己不是须眉,无法为舅舅家清除祸患。”父亲听后大为震惊。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窦毅为女儿准备了一场“交手招亲”,这种方式可不比影视剧里摆擂台比武招亲。窦毅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者必须于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

根据现存正史记载,李渊名不见经传,甚至说很平庸,不过他的箭法却相当高超,几十人来应试,唯独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婚后两人琴瑟和鸣,窦氏也成了李渊的贤内助,在诸多大事小情上,对李渊点拨得头头是道,毕竟窦氏生在宫廷,长在后宫,所以她对时政颇有建树。李渊爱养马,窦氏经常劝李渊,将好马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爱好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

窦氏去世之后,李渊经常有感于亡妻的话,认为她说的有理,所以经常献马给隋炀帝。隋炀帝一高兴,就封李渊为大将军。

在隋末各路起义军中,李渊一开始并不占优势,他的势力范围在山西,离首度长安东都洛阳都很远,而且手下也只有万把人的兵力,要知道,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拼的就是人头数量,所以李渊能够成功,靠的并不全是自己,而是他能干的儿女。

彼时,跟在李渊身边的只有次子李世民,而家人都在长安,所以即便起兵,他也不敢贸然称帝。举事时,李渊对外声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但他的进军路线恰恰是首度长安。这么大的动静又怎能骗过留守长安的隋朝官员们。所以,李渊的妻儿老小都被列入拘捕名单,这其中就有李秀宁和她的丈夫柴绍。

柴绍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四位,此人任侠仗义,矫捷勇武。初仕隋朝,起家左千牛备身。祛除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的功劳。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后,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之名,率军三万直取关中。不过此时的柴绍可没有了收取五十州的豪情壮志,听到抓捕的消息后,他准备撒腿就跑。

据《旧唐书》:

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

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绍即间行赴太原。

对于柴绍的小心思,平阳公主岂能不知,她是何等聪明,丈夫的潜台词她了然于胸,生怕自己跟在后面会成为累赘。所以李秀宁说:“你尽管一小我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轻易,到时刻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心安理得独自逃走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平阳公主的勇气和胆识,她可并不是一个小鸟依人的柔弱女子。

虽然平阳公主是在宽慰丈夫,不过平阳公主还真有自己的一套计划。丈夫柴绍前脚刚走,未等隋朝府兵前来捉拿,平阳公主早已跨上马背直奔鄠县(今陜西户县)李家庄园。在那里平阳公主女扮男装,散尽家资后,招揽了一批亡命之徒,公开与朝廷对抗,帮助父亲和丈夫争取起义时间。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当时的隋朝王室四面楚歌,但实力依然强大,想要在乱世之中想要有一番作为又谈何容易。平阳公主即便花了不少钱,但手底下的力量还不足以与隋朝匹敌。这个时候,她把目光锁定了胡商何潘仁。

何潘仁来自西域,是当时县州中势力最为强劲的匪首,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还别说,这个马三宝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最终将实力远超平阳公主的何潘仁拉到平阳公主旗下。

此后,平阳公主又凭借自己的胆识和谋略,继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强贼叛军。隋朝西京留守卫文升、阴世师、骨仪等屡屡派兵来“讨伐,平阳公主不但最后都化险为夷而且还扩大了战果。连续牟取了鄠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部队也扩大到了7万多人。在长安南面和西面,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平阳公主不但善于领兵打仗,而且制定了严格的军规,严禁抢夺和滥杀无辜。所以,她得到百姓的一致拥护。一时间平阳公主之名,威振关中。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让李渊想不到的是,自己能干的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建立了基业,扫清了障碍。李渊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

《旧唐·柴绍传·平阳公主附传》:

及义军渡河,遣(柴)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精选1万精兵,也就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娘子军”,配合父亲攻打长安。11月9日,霸占长安。随后,李渊拥立13岁的代王杨侑(隋炀帝之孙)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弑。五月,李渊逼杨侑禅位,唐王朝正是建立。

历史很让人玩味。这支7万大军的缔造者,并且已经将长安半包围的娘子军首领,最后却“不了了之”。前文有述,李渊很平庸,有贼心没贼胆,甚至说起兵之后,遇到点挫折就想打退堂鼓,缩回山西太原老巢。幸亏一双儿女在背后推着走,而平阳公主这位女豪杰不但威震关中,还打得旧隋反动势力不敢露头,可见,平阳公主对于唐朝的历史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长安之战后,《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已没有了平阳公主的事迹与武功。《旧唐·高祖本纪》只说:“郿县贼帅丘师利、李仲文、盩厔何潘仁等合众数万来降(李世民)。”没说他们曾参加到平阳公主军中。《旧唐李·世民纪》显得更荒诞,对平阳公主一字未提。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不得不让人怀疑,这里充满着李世民的谎言与阴谋。应该说都是为了自己的形象更加光辉灿烂,而在史册上编写自己的人设吧。

直到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乘上突然出现一笔,那就是平阳公主的死讯。而在此之前,武士彟前来探望病危中的平阳公主,两人的一番对话,颇有深意。

平阳公主说:“我死以后,别无所求,只愿下世投生公家为女。今世我提三尺剑以打天下,百姓称我武王。公一定要给我起名武钊。金字旁边有把刀。我要杀尽贪官污吏,铲尽士族门第,继承今世未能如意的事业。公可要答应啊!”

武士彟满口应允。说来也巧,平阳公主去世的第二年,一个女孩在应国公武士彟家中诞生了。起名武钊,而她便是日后的武则天。

这段对话显然来自小说,但历史的真实情形大致如此。

平阳公主之所以在史册上突然出现,还是因为她的葬礼比较特殊,她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唯一采用军礼下葬的女性。这就很特别了,因为古代女子社会地位低下,而一个带兵打仗的女人有如此作为,更是稀奇。鉴于公主一生光明正大,最后被李渊加谥曰“昭”。

平阳公主的一生是传奇的,他的经历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平阳公主虽然起得轰轰烈烈,消失得却无声无息,确实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