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关羽败走麦城也有刘备的功劳?真相是什么
大家好,说起关羽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关羽的“大意失荆州”,一直作为反面教材见于历史。从义薄云天的万人敌,到败走麦城,命丧临沮落寞英雄。很多人将关羽的人生结局归咎为他本人的骄傲自满,这种观点真的正确吗?个人认为,关羽最终的人生结局,作为君主兼兄长的刘备有着最大关系。
01刘备给关羽孤傲“加油打气”
关羽性格孤高自傲,当世之人能够得到关羽认可的实在不多。刘关张三人自桃园结义,一路艰苦创业,同食共寝,彼此之间形同一人。从公元184年到220年(关羽兵败身亡)整整16的年时间,兄弟三人不可能不了解彼此性格。
再加上荆州是战略要地,同时也是是非之地,吴蜀两家为此发生过多次不愉快的摩擦。一定程度说,看护荆州不单单是猛将镇守那么简单,更需要有一位能够调停吴蜀关系的中间人。纵观整个蜀汉政权,刘备可以派任何人去,哪怕是张飞和赵云,唯独不能由关羽坐镇荆州,为何?答案是关羽太高傲,曾经数次羞辱东吴君臣。此前,孙权想着结交关羽,缓和吴蜀之间的关系,便派遣使者带着聘礼,向关羽的女儿提亲。关羽面对东吴的提亲,表现得十分高傲,甚至高傲到有些低能,他对孙权使者说“虎女焉能嫁犬子”。
关羽实在不应该口出狂言,当着属下的面如此羞辱孙权,换做哪个英雄豪杰能够承受。关羽此话一出,算是与东吴孙权结下无法消解的仇恨。孙权只有诛杀关羽,才能向天下证明到底谁才是虎犬之辈。
水满则溢,月圆则缺。要想毁灭一个人,必先让他膨胀“疯狂”。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此时的关羽在众多荣耀的簇拥下,早已渐渐地失去理智。从他本人初次登场的经历来看,他的豪情傲气与武艺谋略一样,天下人能够企及的人实在不多。这些光环既成就关羽的生前身后名,也加速着关羽的“毁灭”。
刘备对关羽日益膨胀的行为,非但没有加以约束,反而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对关羽的封赏更是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刘备自称汉中王时,曾给关羽封“假节钺”,张飞、马超等人也仅仅得到“假节”。《三国志·关羽传》有记载: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假是“暂代”之意,节杖象征天子亲临,斧钺是“君主的君权”。武将拥有假节,往往可以代替君主带兵打仗,但假节钺则可以全权代表君主行使一切权力。不得不说,蜀汉建立前期,刘备太“宠爱”关羽,正是这种无限度的溺爱,将关羽捧到蜀汉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使得关羽变得更加目中无人。从关羽羞辱孙权,到“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再到“命丧临沮”,刘备“功不可没”。
02兄弟失和,刘备“借刀杀人”
蜀汉尚未建立前,刘备出于用人的需要,对关羽宠爱有加,使得关羽成为蜀汉真正的二把手。伴随三足鼎立之势逐渐趋于稳定,魏蜀吴三国和谐相处,蜀汉的矛盾便由外部隐患变成内部斗争。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与关羽的争斗不是因为“权力”,而是兄弟君臣间观念失和。关羽是一代儒将,他一生奉“春秋”为圭臬,昼夜研读爱不释手。深受春秋大义感染的关羽,他所追求的是“匡扶汉室”,毕生以“汉家之臣”为理想追求。刘备则不同。最初,兄弟三人结伴闯江湖时,所提出的口号是“忠心汉室,解救献帝”。随着刘备的势力不断扩大,野心也随之暴露,火急火燎地加速称帝的步伐。
刘关二人的矛盾由此产生,汉献帝在禅位14年后(公元234年)才驾崩,站在关羽的立场来看,汉献帝虽是傀儡皇帝,但他仍然是汉家之主。刘备此时急于筹备称帝,却不思匡扶汉献帝。充分说明刘备一直以来用“克复中原,光复汉室”为幌子欺骗天下人。从关羽后来的活动迹象也能表明,关羽主要生活在荆州很少回成都面圣,君臣间互通书信的频率都很少,以前是同床而睡、同桌而食知无不言的好兄弟,如今却鲜有往来,刘关的感情间隙出现很大的裂痕。以前是兄弟,现在是君臣。刘备是“皇帝”,他想要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又怎能容忍有人与自己观念不和。所以,关羽襄樊之战失利时,蜀汉的救援速度行动缓慢,实则是想借东吴之手,除掉关羽而已。荆州属于是非之地,魏蜀吴三国纷纷觊觎此地。虽然贵为兵家要塞,派悍将镇守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荆州关系蜀汉的北部门户,但刘备对荆州的布防存在很大的问题。
先是用人问题。
关羽作为主将是下下策,上文提到关羽的性格太过刚烈,不擅长阿谀我诈的人际关系处理。关羽的人缘差不仅表现在对待魏吴的态度,对自己的同僚也经常爱答不理。
经过赤壁之战后,荆州一带的局势相对平稳,吴蜀两国也达成暂时搁置的协议,魏国也没有兴兵来犯的意向。此时,三国都想维持和谐的局面,力图发展内部生产。
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环境的改变,往往会带动一个人的价值转变。
魏蜀吴三国关系紧张时,派“万人敌”的关羽镇守是最佳人选。一旦三国默许停战协议,关羽的存在很有可能引起新的矛盾,后来的襄樊之战是最有力的佐证。
再是城池设置问题。
荆州附近有诸多小州郡,作为荆州本部的协防。刘备若是知道关羽的问题,应该慎重地给关羽布置协防偏将。悲哀的是,刘备给关羽选配的偏将是刘封、孟达、糜芳等。
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一介文人士大夫。自古皇家国戚哪有感情可言,无不是围绕权力官爵的争斗,又加上关羽素来有轻视士人的行为,所以襄樊之战中,糜芳不顾及与刘备“姐夫与小舅子”的关系,率先开城投降东吴(多说一嘴,从糜芳身上验证一句真理“一个人有过一次背叛,便会有第二次背叛”,当年追随陶谦时,糜芳兄弟极力怂恿刘备取代陶谦自领徐州,如今又背弃亲情投靠东吴)。
刘封与关羽的仇恨更大,刘备尚无子嗣时,曾有意立义子刘封为储君,遭到关羽的极力反对,刘封为此念念不忘,怀恨在心。听说关羽襄樊失利,索性禁闭城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迟迟不发兵解救关羽。
终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以“败走麦城”的方式为人生收场,为后世留下“大意失荆州”的刻骨教训。
关羽一路走来,为人正直,不屈气节,他的人格非常值得肯定。自古以来,武将大多不死于战场,而是死于一殿之臣,关羽也不例外。或许,笔者的分析有些阴谋论的成份,笔者若有高见,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