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伶俐的珍妃颇得慈禧欢心,为何最后却被慈禧害死了呢?
珍妃是清末历史上除慈禧外最具传奇色彩的后宫女人,在世人心中,她是一个深明大义的正面形象,因帮助光绪变法维新而遭慈禧嫉恨以致最终惨死。然而真相却并非如此简单。
1889年,光绪大婚,慈禧太后为光绪选了一后两嫔。隆裕皇后性格木讷,相貌一般,还比光绪大三岁,光绪不喜欢;瑾嫔除了性情忠厚,毫无特色,也难入皇帝法眼;相比起来,珍妃不但容貌漂亮,且生性活泼,再加上幼读诗书,精通琴棋书画,招人喜欢自在情理之中。可爱的珍妃给一直处于压抑中的光绪带来了一丝生气,受到光绪的百般宠爱。
最初,聪明伶俐的珍妃颇得慈禧欢心,慈禧并没有太过干涉光绪对珍妃的专宠。但珍妃思想开放,喜欢新事物,在礼法森严的皇宫大内显得格外另类,而顽固守旧的慈禧也渐渐开始对珍妃的行为心生反感。珍妃特别喜欢照相,她托人买来照相机,“不拘姿势,任意装束”,不仅在自己的景仁宫照,还在皇帝的养心殿照,并暗中指使一戴姓太监在紫禁城东门外开设了一个照相馆。再加上珍妃爱穿男装在宫里走动,让慈禧更加反感,认为她丢了皇家的脸面。但真正招致慈禧厌恶的事情,是珍妃参与了卖官活动。
那时的内廷,不同的级别工资不同,妃子这个等级,年薪只有三百两。这个花销放在老百姓身上绰绰有余,但是珍妃自小花钱大方惯了,时间长了,亏空难免增多,便想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花销不足。于是,就搞起了卖官受贿来赚取外快的兼职。这个卖官小集团除了珍妃,还包括其兄志琮和一干小太监。他们先串通奏事处的太监,探听朝廷有何官缺,再告知志琮等由他们出面寻找买家。珍妃的作用,就是找个适当的时机在光绪面前替那些买官的人美言几句,成功之后,大家都有钱赚。
卖官这种事再一再二难再三,迟早会败露。有一次,珍妃向光绪举荐了一个叫玉铭的人出任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四川盐法道。可这个玉铭不争气,在光绪面试中露了陷。光绪问他此前在哪里当差,玉铭竟然回答在木厂,光绪当场就愣住了,继而让玉铭写自己的简历,可玉铭却半天写不出来,竟然是个文盲。光绪只好把玉铭开缺回家,而对推荐玉铭的珍妃却未加追究。
说起来,在清代捐纳买官其实也不算违法,而且是一件政府许可的选官途径。在康熙时,就正式颁布捐纳制度,直到宣统时才明令禁止。这期间,很多名人都是通过捐纳买官走上仕途的。也就是说,珍妃卖官称不上违法,但违背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同时也得罪了慈禧。
据清人记载:李莲英为自己的养子向慈禧托情,希望能在朝中谋个差事,慈禧召见刑部尚书,望其给个方便,结果被其以“补缺当遵部例”的理由给驳了回来,而珍妃却通过光绪为他人谋得很多职位,这怎能不让慈禧对珍妃心生厌恶。再加上珍妃举荐自己的老师文廷式给光绪,影响了皇帝的决策。这种“干预朝政”的事慈禧更不能容忍。
慈禧就珍妃受贿卖官一事斥责珍妃坏了祖宗家法,岂料珍妃反唇相讥:“祖宗家法亦自有坏之在先者,妾何敢尔?此太后之教也。”意思是你自己垂帘听政有违祖制在先,否则我怎么敢这么做呢?我还不都是跟你学的!慈禧最听不得别人讽刺其垂帘听政,当场大怒,命人剥去珍妃衣服,“袒而杖之”。在清朝历史上,皇妃遭受这样的处罚还是第一次。随后,珍妃被慈禧幽禁于冷宫严加看守,从此与光绪隔绝,不能见面。
1894年10月后珍妃已不能接近光绪,而维新运动是在1895年4月所谓的“公车上书”后才真正开始。可见,珍妃实际上是因受贿卖官而获罪,而非什么襄助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