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赤子之心的李白,为何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成就呢?
李白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李白一生都在追求被君王认可,可以在政治上大展宏图。可是,李白一生都不得志,他从来没有实现过自己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政治理想,却落入政治漩涡之中,最终还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说起来,李白并不是没有机会,他被唐玄宗召进宫,当翰林供奉,相当于了唐玄宗的一个秘书。虽然不至于说和唐玄宗朝夕相处,至少和唐玄宗挨得很近,见唐玄宗的机会非常多。全国官场上的官员那么多,绝大部分官员,几乎一生都很难见到唐玄宗一面。而李白却能经常性地见到唐玄宗,由此可见,李白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李白既然有这么多的机会,他自己的政治热情又很高,可是为什么,他在政治上却没有任何成就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李白虽然有很多机会和唐玄宗见面,但是唐玄宗先入为主,只是把李白当成一个诗人。或者说,只是一个为音乐填词的人。既然只是把李白当成填词艺人,怎么可能让李白处理朝廷事务呢?
这个话有一定道理,一个人某方面的才干太强,确实容易被别人定型,把他往哪方面类型化。他想到在别人面前展示别的成果,确实很不容易。李白是诗歌大才,而且是唐朝数一数二的诗歌大才。很多作家生前无名,死后名声才起来。但是李白不一样,李白生前的诗才就名满天下。贺知章这样的宰相都说李白是诗歌“谪仙”。另一个和李白齐名的诗歌大才杜甫,对李白没有任何嫉妒,反而心服口服地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可见李白在诗歌上的才干多么突出。
不过,虽然整个唐朝的人都喜欢诗歌,但是,唐朝其实从来没有把诗歌当成官场上的一条标准,没有因为谁的诗写得好,就能得到升迁。因此当唐玄宗在召见李白的时候,也只是认可他的诗歌才干,并不认可他当官的才干。这个“翰林供奉”也并不是一个有权力的官员,只不过是皇帝的高级“清客”而已。
不过,虽然唐玄宗并不认可李白的政治才干,但是,政治才干也并不是一个了不起的东西,也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就能获得的,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古代是一个“人治”社会,同时又是一个“关系”社会,这两点就是政治才干的基础。只要这两点学好了,自然就能当官,而且就能当大官。
所谓“人治”社会,就是要明白,只要把自己的顶头上司照顾好了,顶头上司认可自己了,自然就可以升官。所谓“关系”社会,就是要搞好自己和周边人的关系。只要和周边人关系搞好了,大家就会认同。大家认同了,自然也会升官。
当然了,作为“关系”社会,还有另一层意思。因为一个人实际上不可能和所有的人搞好关系,古代官场上,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很多派别。或者说朋党。这些朋党是会抱成一团,攻击打压其他朋党的。只要站队站好了,跟人跟好了,自己的朋党力量强大,自然会把其他朋党打下去,自己自然就可以步步升迁做大了。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官场的政治哲学,懂得了这个政治哲学,不管这个人水平高不高,是不是能写诗,都能当官,而且还能当大官。
咱们现在按照“人治”和“关系”两方面,来分析一下李白,看他做得怎样。
在“人治”方面,李白自然就要把他的顶头上司唐玄宗伺候好,让唐玄宗认可他。但是实际上,他进宫以后,就没有讨好过唐玄宗,历史上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李白不但不讨好唐玄宗,而且还不怎么搭理唐玄宗。杜甫写过一首诗,其中对李白的描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如此看来,李白对唐玄宗根本就不上心。李白自然是有名士风度的,但是这个不能用在天上身上。用在天子身上,天子能喜欢么?
再看“关系”方面。李白进宫以后,实际上和当年一些权贵的关系是很不好的。民间传出了“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这样的故事,有学者考证,并不是真的。但应该肯定的是,李白和他们的关系是搞不好的。李白从长安城出来后,写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这也说明,李白确实和权贵们的关系没搞好。
没有和他们搞好关系,不但不会得到他们的帮助,还肯定被他们谗陷。而李白自己又没有什么朋党。因此,他最终被唐玄宗疏远,从长安出来,也是很正常了。
当然了,作为有赤子之心的李白,他真的就不适合当官,他诗写得那么好,一生写诗就得了。可惜李白没有悟透官场哲学,政治抱负又一直不减。因此在安史之乱中,错误地投奔了永王李璘,站队没站好,最终成了政治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