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复辟后斩杀于谦,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知秀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于谦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457年,随着明英宗的一声令下,大明护国功臣于谦于少保在他曾经拼死保卫的北京城前迎来了自己的人生结局——被斩立决。那一刻天下闻之,莫不悲伤,然事已至此,于谦再无复生的可能,若说以于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护国功劳,百罪都不用加其身,可惜的是明英宗复位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于谦处死,这是为何呢?明英宗到底有哪些苦衷呢?虽有苦衷,但于谦枉死却是不争的事实,英雄枉死,许多人在叹息之余就没了下文,对于于谦的身后事和身后名也不再关注,其实相比于于谦的生前,于谦亡故后的身后事和身后名也同样值得被铭记,毕竟最后的盖棺定论才是对一个人的最终评价,那么于谦的身后事和身后名,后人到底是如何操作和评价的呢?
明英宗朱祁镇——大明帝国最强盛世的终结者,伴随着朱祁镇亲征路上的冒进,明朝迎来被兵临城下的危机,俗话说有危自然也有机,关键时刻于谦站了出来,他力主抗战,反对南迁,最终在一些爱国正直大臣的支持下,朱祁钰同意于谦的抗战之策,并给予于谦无条件的信任。面对当时的危局,于谦深感京师防卫之空虚,他向朱祁钰建议立即就近调兵来拱卫京师,在于谦的建议朱祁钰的命令下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划部署,有了这些兵力的支持再加上于谦等将领舍生忘死的抵抗和守卫,最终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后,被俘的明英宗变得毫无利用价值,为了给明朝内部增加矛盾,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部无条件释放,明英宗的即将回归一度让明代宗朱祁钰很尴尬,此时于谦站了出来,他说:“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最终明英宗被迎了回来,明代宗也稳固了自己的皇位。不过这也为于谦之后的身死埋下伏笔。
由于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的贡献再加上他正直的为人处世,在明代宗一朝,于谦深受信任,当然于谦也没有辜负明代宗的信任,在君臣二人的通力协助下明朝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正当一切慢慢步入正轨向盛世转变之时,夺门之变发生。当初被无条件迎回的明英宗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的密谋下成功复辟。
明英宗复辟的第一件事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下旨斩杀于谦于少保。其实在下旨之前,明英宗内心也是充满矛盾的,他明白于谦的护国功劳,知道没有于谦当初的贡献,就没有自己之后的回归,为此他曾特意说了一句: “于谦实有功。”然有功归有功,自己复辟的名正言顺才是大事,基于此于谦必须死,不然则师出无名,在此情况下有功的于谦被处死。
其实站在明英宗朱祁镇的角度来看也确实如此,首先当年他回归之时,关于明代宗是否要还位于他时,于谦说了句天位已定,宁复有他的拍板之言,让他错失继承皇位的时机;其次南宫复辟,相当于一个新朝的建立,对于前朝旧臣尤其是于谦这样的重臣,必须用他的死来以儆效尤;最后拥立明英宗的这些臣子大都与于谦有矛盾,为了安抚这些人,于谦也必须死,综合考虑之下于谦虽然有护国之功,但对明英宗而言,俩人是站在对立面的,因此于谦不得不被做出牺牲。
于谦死后,家无余财,从他的屋里面只搜到了明代宗赏赐的蟒袍、剑器,一个鲜明对比的例子是石亨的同党陈汝言在于谦死后接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便因干坏事被揭发,而后被抄家时发现他累积贪赃巨万,这让明英宗很难堪,愈发认识到于谦的清廉和他的能力。可俗话说君无戏言,更何况是错误之言,明英宗是踩着于谦的尸体而“光明”复辟,因此对明英宗而言即便知道自己错了,他也不能回头。
明英宗之后,明宪宗即位,不知是明英宗临死前的授意亦或是其他方面的因素,明宪宗下令给于谦平反,恢复于谦的官职,另外特赐祭祀,在祭文里面,明宪宗对于于谦的贡献给予了肯定,他说:“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明宪宗之后明孝宗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给予了于谦最后的盖棺定论,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特赐允许在墓边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明神宗年间,朝廷又下旨将于谦的谥号改为忠肃,至此于谦的一生彻底盖棺定论,一生清白终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