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陈安作为朱元璋钦点的状元 20天后为何会被车裂

对朱元璋和状元陈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被朱元璋钦点为状元的陈安,为何仅高兴20多天,就被车裂处死?

前言

自隋唐时期科举制成形,科举入仕便逐渐成为寒门学子晋升的一种途径,到了宋朝,科举制度更是得到了高度发展。

而这种崇尚科考的风气以及科举入仕之后的影响力,使得状元郎成为最尊贵的荣耀。作为当届拔得头筹者,不仅意味着他拥有了晋升的机会,更表示在将来可谓是前途无量。

但如果是洪武三十年间,恐怕谁都不愿意当无比光荣的状元郎。当年被朱元璋钦点为状元的陈安,仅高兴了二十天,便迎来了车裂的悲惨命运。

状元陈安的悲惨命运

虽然科举制在宋朝便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自元朝以来,科举取士便屡次被停,一百多年的元朝历史开科举的次数屈指可数。

明朝建立之初,其取仕方式大多采用征辟制度。直到洪武十七年,科举制度才再次以常规化的形式出现。

洪武三十年,三年一次的会试再度来临,刘安便是当届的考生之一。当时,负责此次会试的主考官为刘三吾。

刘三吾虽然已经年迈,但身为两朝老臣的他,不仅制定了明朝科举的条例,还主编了《寰宇通志》,可以说是在教育与学术方面声望极高。

从任人方面便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此次科考的重视程度。但在如此重要的一次会试之中,却为刘三吾与陈安带来了灭顶之灾。

陈安出身寒门,为了能够一朝中举,已经寒窗苦读多年。而这一年对他而言,运气确实不错,殿试环节之后,他被朱元璋钦点为第一名。此时的陈安激动不已,有多年努力终有收获的欣慰,亦有将来跻身朝堂大展才能的踌躇壮志。

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二月会试,三月殿试,苦读十年所等来的却是二十天的状元郎生活。

原来,这次会试,出现了极为怪异的现象:此次中榜的五十一名考生,从状元陈安到最后一名,全部为南方人士。同时,此次负责监考主考官刘三吾以及另一位考官白蹈信,也都是南方人。

南北方考生同时参考,中榜者皆为南方人士,两位考官也是南方人。本就极为罕见的事情加上这种巧合,瞬间引起了北方落榜考生的不满。

他们认为,之所以没有北方考生入仕,是因为考官偏袒南方考生。这样的猜测瞬间引起了无数北方考生的共鸣,他们联名向礼部上书,状告刘三吾等人徇私。

因为涉及到地域问题,此事很快就引起了满城风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对此议论纷纷,朝中南北官员也受此影响,情绪逐渐上头,很快,朱元璋的面前就摆了十多个监察御史的奏疏。

朱元璋见状,愤怒不已,立马成立了调查小组,让他们彻查此事。除了怀疑事有蹊跷的侍读张信等人组成的调查小组之外,为了表示调查的公正性,朱元璋还陈安等名列前茅者共同与他们增筛考生试卷,以此种方式曾录北方人。

但是,经张信、陈安等人的筛选之后,呈现在朱元璋面前的试卷一言难尽。这些试卷,不仅文采不佳,甚至有些还多有禁语。

通过前后对比,之前录取的51名考生试卷的确比增筛的更好,他们能被录取实至名归。但北方考生听闻消息,仍然无法接受此种结果,同时,本就躁动的北方官员也纷纷表示绝对不可能有如此荒唐之事。而后,便有人状告是张信等人故意挑选比较差的卷子给朱元璋看。

此事所波及的范围,逐渐从考生传到朝堂,再次传到南北方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眼看事情愈演愈烈,朱元璋必须做出决断。

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表示刘三吾以及白蹈信为蓝玉余党,被认定为反贼。而调查小组的官员张信,则被判处凌迟处死,状元陈安被处以车裂。

多年苦读,一朝中榜;卷入风波,难逃厄运。状元郎陈安,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在了这场风波之中。

科举取士的政治意义

自科举制诞生以来,便拥有许多积极意义。首先是使庶族地主有了取仕的途径,打击了曾经的世家大族;其次,科举制成为寒门晋升的主要途径,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的特性。

但是,与仕途经济挂钩的科举制,也逐渐与政治挂钩,使其拥有浓厚的政治意义。

陈安所涉事件,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南北榜案”。此案,其实从调查小组的选卷中便能看出,那一届的考生之中,的确南方考生的试卷优于北方考生。

早在靖康之变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就实现了南移,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而加上南方时局更为稳定,便促使南方经济文化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相较之下北方的劣势也就更为明显。因此,若单是择优录取,优秀学生拥簇在南方也不足为奇。

但科举取士因为与政治挂钩,根本就无法在南北经济文化差距较大的形势下来进行,否则,势必会引起南北地域之间的矛盾。

更何况,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朝堂之上仅有某一地域的官员,也势必会引起政局的不平衡。因此,“南北榜案”中即使刘三吾并没有徇私,刘安的状元也是凭实力争取。但在纷杂的政局之中,他们都得为此让路。

自此以后,明朝开始审视南北方之间的差异,终于在明宣宗期间出现了“南六北四”的取士规则:

“洪熙元年,宣宗即位。七月,定会试南、北、中三卷。先是,仁庙拟,一科每百人,以六四判南北。是时三分之,姑以百名为率,南北各退五名为中卷。北卷则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中卷则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庐、凤二府,徐、滁、和三州;余皆属南卷。”

然而,这样的方式虽然缓解了南北方的矛盾,却对明朝之后的政局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这种取士制度之下,朝中官员拉帮结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在考生之间便开始以地域关系论亲疏。“东林党”便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尾声

科举制虽然相对公平,但始终是为政治服务。而陈安无疑是最倒霉的状元,被朱元璋牺牲在了政治权衡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