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诰为何要改名?他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徐知询的
李昪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独一无二的霸主,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常言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我华夏五年前文明史,曾出现很多大一统朝代和分裂时期,其中“五代十国时期”可谓是我国历史上最乱的时期。
逢承平年代,天下太平,朝纲清明,但如果遇到朝代更迭的特殊时期,一些君臣反面、手足相残的历史画面,就会频频上演。有道是仇者快而亲者痛,这些人为了手中的权力,不惜生杀予夺,什么亲情、友情此时此刻都变得微不足道。
秦二世胡亥连同宦官赵高,诛杀了大哥公子扶苏;李世民为了当上帝王,不惜发动玄武门之变,逼父退位,对兄弟、侄儿们痛下杀手……最是无情帝王家,可见一斑。在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也发生过类似的例子。哥哥当上帝王之后,欲用毒酒鸩杀弟弟,弟弟巧妙回答,最终捡回一条性命。
寄人篱下的童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世风日下,王廷腐败,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军势力风起云涌。自朱温篡权之后,各地的节度使也纷纷自立为王,叫板日渐衰微的大唐王室。华夏历史进入了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
乱世之中,开创南唐政权的李昇便降生在江淮地区。由于战乱殃及,父母早早离世,年幼的李昇成了孤儿,不得不四处流浪。公元895年,6岁的李昪遇到了攻打濠州的吴太祖杨行密。杨行密“奇其状貌”,觉得李昇看上去是个很特殊的孩子,于是将其收为了养子。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虽然是寄人篱下,但李昇总不至于露宿街头。虽然养父对自己不薄,但杨家的几个儿子却看李昇十分碍眼,用今天的话说,杨家的儿子们很争宠,处处都十分讨厌这个外姓人。无奈之下,杨行密将李昇托付给与之关系甚密的徐温。
徐温,年轻时以贩盐为生,后来成为吴王杨行密眼中的“三十六英雄”之一,可见其不一般。就这样,李昇又被徐温收为养子,改名为徐知诰。也许是因为有了前一次被抛弃的经验教训,这一次他在徐温府上,表现得更加谨小慎微,非常细心地侍奉徐温和徐温的妻子李氏。因为自己年龄比较大,李昇还成了徐温亲生儿子徐知询的哥哥。
才能展现,被养父青睐
杨行密在建立南吴政权之后,徐温作为开国功臣在朝中权势很大,乃至只手遮天,而徐知诰因为养父的庇护,也得以在朝中大显身手,也渐渐走向权力的顶峰。
虽然是养子,但在徐温眼里,徐知诰犹如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而这可能与其表现出来的爱心与才华有很大的关系。
彼时,因徐知诰本姓李,与徐温夫人一个姓氏,所以李氏对其照顾有加,但徐温性格怪戾,爱发无名之火。有一次,徐知诰惹恼了父亲,被父亲打了一顿,并直接将其赶出家门。不过徐知诰很抗揍,没有悲观消沉,也没有寻死觅活,而是积极面对。在徐温回来时,徐知诰早已毕恭毕敬迎接父亲。虽然徐知诰是自己的养子,但生是父母,养也是父母,这样的情形让徐温渐渐释怀,并觉得徐知诰不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所以父子之间的情感变得越来越浓。
还有一次,徐温生病,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徐知诰于床榻前尽心尽力伺候,并无半点怨言,正是“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徐知诰的表现让徐温深感欣慰,就是亲儿子也未必能做到。所以,徐温对徐知诰越发喜爱。
知诰俊杰,诸将子皆不及也。
徐温毫不避讳,曾在公开场合夸赞他这个养子。的确,徐知诰不但一表人才,有孝心,而且喜欢读书、精于骑射,是个远近闻名的文武全才。
后来,徐知诰接受养父的任命,先后到升州、润州等地任职,所到之处,他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才干,而且深受百姓爱戴,是个好父母官,而这恰恰与徐温的那些亲儿子们只知道打打杀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边是亲儿子,一边又是德才兼备的养子,这让手握吴国大权的徐温不知如何是好,不过徐温一直很看重徐知诰,毕竟他想通过徐知诰把吴国治理得更好。
做者无心,看者有意。父亲的这种偏爱严重地刺激到了徐温的亲生儿子们。最恨徐知诰的,就是徐温的嫡长子徐知训。徐知训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的确,在他看来,父亲这是典型的“胳膊肘往外拐”。
哥哥夺位称帝,弟弟绝处逢生
杨行密去世之后,徐温的野心更加膨胀,表面上,他按照杨行密临死前的吩咐,和左牙指挥使一起辅佐杨行密之子杨渥,但杨渥继位后并无实权。加上杨渥只贪图享乐,并无济世治国之才,所以放眼望去,朝堂之上尽是徐温的党羽。
后梁开平二年(吴天祐五年,908年)徐温夺取兵权,与张颢在诛杀杨渥之后,拥立其弟杨隆演继位。徐温曾先后被封为温国公、齐国公,筑城于昇州(今南京),仍遥制朝政。很明显,由于徐温权倾朝野,杨隆演也就成了一个十足的傀儡皇帝。公元920年,杨隆演终因饱受徐温侮辱郁郁而终,这位帝王死时的时候才24岁。杨隆演死后,其弟杨溥称帝(南吴末代皇帝)。
虽然徐温对徐知诰这个养子宠信有加,不过在权欲面前,人性都是自私的,何况徐温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正当徐温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天不遂人愿,徐温下定决心让徐知询作为继承人后不久,就因疾病去世了。
至尊之位就在眼前。徐知询虽然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了军权,但无论从文治武功还是人心向背,总之人设这一块,徐知询与徐知诰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他完全不是哥哥徐知诰的对手。
公元929年,徐知诰设局骗徐知询入朝,直接夺了徐知询的军权。独揽大权的徐知诰,不满足于挟天子的状态,逐渐将朝堂上的绊脚石一个个连根拔起,在扫清全部障碍后,于937年当上了南唐的皇帝。
当上帝王之后,徐知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名字重新改为李昇。此外,对于父亲钦定的继承人徐知询,李昇动了杀心。毕竟这个弟弟曾经是自己的
眼中钉肉中刺,何况他一直对自己耿耿于怀,如果不除,恐难安稳。
但李昇却是有心之人,毕竟南唐新建伊始,根基未稳,如果此时不分青红皂白就将弟弟诛杀,一来朝廷不稳,政局动荡,二来会引起大家的猜忌,诛杀养父之子,这无异于恩将仇报,还会给人留下暴政的印象。
可是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徐知诰又不得不迈出这一步,毕竟夜长梦多。权衡利弊之后,他打算先探探弟弟心里是怎么想的,说白了就是看看他对自己当这个帝王服还是不服。
一次宴会中,徐知诰亲自为弟弟徐知询倒了一杯毒酒,真诚地对他说道:希望弟弟能够长命千岁。而徐知询怎能不知道眼前这位兄长的杀意,不喝就是违抗皇命,喝了就会一命呜呼。关键时刻,徐知询急中生智,主动将这杯酒分为两杯,并将其中的一杯敬给徐知诰说道:我愿与兄长各享五百岁!
对于弟弟的示弱,想到他已经没有了实权,再念之养父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徐知诰最终饶了徐知询。这个情节不禁让我想起了曹魏时曹丕欲加害弟弟曹植,最终曹植七步成诗,救了自己。
的确,面临生死大考的时候,徐知询临危不乱,没有掉入皇帝设下的坑,这在历史上也算鲜见了;同时也可以看出,徐知诰仍然是一位心怀仁义的帝王,两者的碰撞和过招,最终成就了这段让人记忆犹新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