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是董卓手下的猛将,为何却没什么名气呢?

统帅级别的将才,在三国时期并不算多,能够真正带兵打好一场战,并且还能够成功守住重要的战略要地,这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集结才有可能,若是没有一定的军事方面才能,这将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而望向三国众多历史名将,真正领兵统帅与战场杀敌两项能力兼备的神勇之将寥寥无几,除去孙坚、公孙瓒、张辽这几位熟面孔,其实还有一位可以称做神将。他名不见经传,连表字都没有留下来,他出场次数不多,但每次出场都有惊艳表现,他能击败三国魏、吴两大国的先王,但却又离奇的败于流寇之手。他就是只谈军事、不谈政治的铁血军人——徐荣!

在汉武帝时期,汉四郡被合并为两郡,临屯并入玄菟郡,真番并入了乐浪郡。这块地区由于远处边陲,民族构成复杂,民风彪悍,战乱不断,连朝廷也无力管辖。而徐荣就出生在这样一块复杂的土地上,他不懂政治,他只懂打仗。

或许是因为徐荣英勇善战的缘故,他一出场就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当时的董卓出入京师,立足未稳,正是需要像徐荣这样的神勇武将维持局势,所以他被封为中郎将不足为奇。

后来关东军讨伐董卓,曹操也是其中之一,在《魏书》中有记载这支三万人军队的浩荡:''(鲍)信乃引军还乡里,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五千馀乘。''但结果却是在荥阳汴水,徐荣大破曹操众军。此战,鲍信、曹操中箭,曹洪上演单骑救主,鲍韬、卫兹战死。这是曹操陈留起兵以来吃的最大一次败仗,也让曹操彻底记住了徐荣。

曹操大败很大程度上挫掉了讨伐董卓大军的士气,使得袁绍等人更加坚定了想要''坐享其成''的念头。但有一人不想与之同流合污,这人便是江东猛虎——孙坚。

《后汉书》记载:''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

徐荣的作战风格很是致命,他善于利用骑兵的机动力和冲击力,抓住时机,对正在移动,军心松懈的敌军突击。在孙坚''移屯梁东'',军心散漫毫无戒备之时,徐荣从四周杀出,对联军发动了突袭,再次大破联军。颍川太守李旻被生擒,孙坚大败,带着数十名骑兵狼狈逃走。

要知道,孙坚可是在之后进军洛阳时杀得吕布节节败退的当世之猛将,却在面对徐荣时毫无还手之力,足以见得徐荣的领军作战能力在董卓这边,绝对是超越吕布的存在了。

不过徐荣两次为董卓破敌,看似是董卓能够称霸天下的资本,然而他并不是真的忠于董卓。所以当董卓被吕布杀死后,徐荣毫无压力地又投向了他认为可以代表汉朝的王允。并最终战死在了迎击前主董卓旧部的战斗中。

这里要额外说一下,实际上徐荣对战孙坚时,只是把这批俘虏交给了董卓,真正下手烹杀的还是董卓——《英雄记》:''董卓攻得李昊、张安毕,生范中生烹之。二人临入鼎,相谓曰:'不同日生,乃同日烹。'''由此也不难看出董卓究竟有多恶毒,难怪天下众人纷纷要置他于死地。若不是徐荣在他面前挡着,不知董卓还能够否如此猖狂,祸乱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