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峤:曹魏太尉华歆之孙,写成了记载东汉历史的《汉后书》
华峤(?-293),字叔骏,曹魏太尉华歆之孙、西晋太常华表之子。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博闻多识,有良史之才,被司马昭辟为掾属,补尚书郎。晋武帝立,迁太子中庶子,拜散骑常侍,典中书著作。惠帝元康初,封乐乡侯,转秘书监,以《汉纪》烦秽,改作《汉后书》,起于光武帝,终于汉献帝,其中《十典》未成而卒,由其子华彻、华畅续成。原书已佚,有辑本。
人物生平
华峤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其祖父即三国时任曹魏太尉的华歆。司马昭时,华峤为车侍从事中郎;武帝时,赐爵关内侯,任太子中庶子,又以散骑常侍典中书著作,领国子博士,迁侍中。惠帝初年,封东乡侯,迁尚书。
华峤虽终身为官,但他真正的志向却在从事史学著述。华峤学识精深广博,年少时便已小有名气。在研读史籍过程中,华峤发现东汉官修记载东汉史事的《东观汉记》有“烦秽”之处,早就有改作之意。
晋惠帝时,有人推荐华峤“博闻多识”,“有良史之志”,于是惠帝命华峤转秘书监,加散骑常侍,班同中书。当时中书、散骑、著作及治礼音律、天文数术、南省文章、门下撰集,华峤“皆典统之”。这个职务使华峤得以便览深藏于秘府的书籍,这无疑为华峤从事史学著述创造了条件。从这时起,华峤开始着手搜集资料,从事著述,最终写成了记载东汉历史的《汉后书》。
个人作品
《汉后书》共97卷,为纪传体。记载了从光武帝到汉献帝195年的历史,其中帝纪12卷,皇后纪2卷,典10卷,传70卷及3谱、序传、目录各1卷。华峤认为皇后与皇帝相配,为“天作之合”,而前史载皇后于外戚传,实属不当,于是创立了《皇后纪》;又因为《尚书》中有《尧典》1篇,于是一律改“志”为“典”。但“10典”未成,华峤便去世了,华峤的儿子华彻、华畅先后继承父业,最后终于完成了此书。
书成之后,晋惠帝曾“诏朝臣会议”。当时的中书监荀勖、令和峤、太常张华、侍中王济都认为该书“文质事核,有迁固之规,实录之风”,命“藏之秘府”。可惜该书在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即遭遗没,余下的30余卷以后也逐渐散佚。
清人对华峤的《汉后书》作了大量的辑佚工作,清姚之骃的《后汉书补逸》,黄奭的《汉学堂丛书》,汪文台的《七家后汉书》,王仁俊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中均有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