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胤褀人品好能力高,为什么不受康熙重视?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胤褀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五皇子胤褀人最善良,人缘又好,做事又踏实,能力也突出,还深得太后喜欢。为什么康熙没想过把太子之位给他呢?
胤褀生于1679年,他的生母是宜嫔郭络罗氏,也是后来的宜妃。当时因宜嫔的身份不够高贵,于是康熙的嫡母孝惠章太后便将胤褀抱到自己宫中,亲自抚养。孝惠章太后是顺治的第二任皇后,与顺治关系一直不睦,甚至险些遭到被废黜。没想到后来康熙继位,她得享尊荣,笑到了最后。因此,高兴的她,于人于事都心怀宽厚,与人为善。胤褀自幼与孝惠章太后在一起,受其教导,自然性格也温润如玉,为人善良敦厚。孝惠章太后很喜爱。康熙是清朝第一大孝子。据史料记载,他每日再忙,也要雷打不动地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安。和孝惠章太后聊天时,也经常聊到乖巧的胤褀。自然,康熙对能讨孝惠章太后开心的胤褀也非常喜欢。按理,皇子们长到几岁时就要开蒙读书,满文汉文都要学习。可是,保守的孝惠章太后对汉文化一直非常排斥,只让胤褀学习满文。康熙虽然不同意,但也拿他母亲没有办法。于是便发生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怪现象:当时康熙命皇子们在大臣面前背诵《四书五经》。众皇子纷纷背诵,并逐一讲解。然而却有一位皇子站在一旁,口不能言,这位皇子就是五皇子胤褀。面对大臣们疑惑的眼神,康熙只得向大家解释说:“胤褀自幼与皇太后在宫中长大,因皇太后命令,不读汉书,只读满文。因此对汉字不识,不过满文书倒是学得十分好。”说完便让胤褀读了一篇满文以供大臣们检验。
尽管胤褀在汉文化上无学习的机会,但他却并不认为汉人低贱,甚至还提出过“满汉一家”的政策,得到了康熙的赞扬。而且,胤褀的汉人朋友在众皇子中也是最多的,在汉人的口碑中,他也是最好的皇子。胤褀成年后,康熙认为他在政治上与自己的观点颇多一致,因此常委以重任。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在再次亲征噶尔丹叛乱的时候,将黄旗大营的掌管权交给了胤褀。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深得康熙疼爱的胤褀,被封为“多罗贝勒”。康熙晚年时,废黜了太子胤礽,引发了“九子夺嫡”的争斗。当时参与争夺皇位的有大皇子胤禔、二皇子胤礽 (太子)、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雍正)、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俄、十三皇子胤祥、十四皇子胤禵。按理,胤褀深得康熙疼爱,又是孝惠章太后抚养长大的,条件在众皇子中只会好不会坏。不过,胤褀选择了不趟混水,也不参与任何皇子的派系。如此一来,反而在众皇子中,他的人缘最好,谁都与他为友。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参与争储,康熙反而赞他“心地善良,为人敦厚”,并愈发看重他。康熙四十八年(1809年),受“九子夺嫡”烦恼不堪的康熙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而胤祺因不像其他皇子那样争夺皇储之位,被康熙册封为和硕恒亲王。
康熙五十六年(1817年),孝惠章太后病重。康熙也年老多病,但他颇孝顺,仍坚持亲自照顾孝惠章太后。胤褀不忍心,想代康熙来办理,劝说康熙道:“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养育。皇父圣体违和,一应事物臣可料理。”可是康熙却说:“我在,尔何克代理耶!朕务期躬尽典礼耳。”其实,胤褀说得也没有错,毕竟他是孝惠章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的,让他来料理,也无不可。不过,康熙这样做,除了因为他很孝顺以外,还因为他刚再次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没有新立。如果把料理皇太后的事情交给胤褀去办,势必又会引发众皇子新一轮的猜测。显然,康熙是再也不想上演“夺嫡事件”了。当然了,这也是保护胤褀的一种表现。虽然胤褀人很善良,人缘又好,表现又优秀,可毕竟是庶出,太子之位,怎么也不可能落到他头上的。雍正继位后,对曾参与过争夺皇储之位的众皇子大肆打压,就连潜心做学问的三皇子胤祉也未能幸免。而胤褀因为一直没有参与争夺皇储,因此,康熙对他一直很友善。雍正十年(1732年),胤褀病世,时年54岁,雍正还下诏赐碑勒铭,亲书“秉性平和”,这无疑给予了胤褀很高的评价。(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