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隐蕃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在死前拯救数万魏军的

说到隐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汉末三国是一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他们宛如一颗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辉。在这些奇人异士当中,曾在东吴潜伏1年多、备受孙权信任,死前拯救数万魏军的间谍隐蕃,堪称典型代表。

隐蕃,汉末魏初青州人,出身和早期经历不明,但依据史料进行合理推测,他应当很早便服侍魏明帝曹叡,并成为他的心腹。隐蕃能言善辩、心机似海,非常适合搞间谍工作,魏明帝正是看中他这一点,遂在太和四年(230年)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诈降吴国并设法谋取廷尉一职,然后伺机陷害、离间群臣,从而挑起吴国内部的争斗,帮助曹魏伐灭东吴。

虽然这项任务无比凶险,但隐蕃感激于魏明帝的赏识,还是毅然接受,并制造了一场“畏罪潜逃”的假象,然后“叛逃”到东吴。孙权虽然接纳了隐蕃,但明显不信任他,所以隐蕃在进入建邺的数月时间里,始终没能得到召见,更遑论实施阴谋诡计。隐蕃为了完成使命,便上书孙权表达不满,并申明自己降吴之心天地可鉴,绝非曹魏的间谍。

由于隐蕃的奏表写得天花乱坠,孙权看后甚是感动,遂将他召至宫中面谈。隐蕃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孙权面前剖析时局、侃侃而谈,加上他本人相貌英俊、气度不凡,所以让孙权大为倾倒(“蕃有口才,魏明帝使诈叛如吴,令求作廷尉职,重案大臣以离间之......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见《吴录》)。

会谈结束后,孙权询问右领军胡综对隐蕃的印象如何。胡综称隐蕃言辞浮夸很像东方朔,擅长诡辩颇似祢衡,但综合素质却赶不上两人,如果想拜他为官的话,只能赏给他一个低阶小官。然而,孙权考虑到隐蕃对刑狱事务见解深刻,加之对他印象极好,所以并未听从胡综的劝诫,而是超拔隐蕃为廷尉监,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副部长。

隐蕃在得到孙权的重用后,便开始跟东吴官员们展开交往,凭借着出色的辩才和极度恭顺的态度,赢得很多人的好感。其中,左将军朱据(孙权的女婿)、廷尉郝普(隐蕃的上司)和骑都尉潘翥都称赞隐蕃有王佐之才,跟他结为莫逆之交。受到朱据、郝普等人的影响,更多的东吴官员、士人都开始攀结隐蕃,以至于后者府前经常宾客盈门、车马云集。

不过,也有部分官员,如羊衟、杨迪、潘濬等人从来不跟隐蕃交往,并且认为此人来路不明、心怀奸诈,将来必然会危害国家。其中,最反感隐蕃的莫过于太常潘濬,当他得知儿子潘翥跟隐蕃交往甚密时,不禁勃然大怒,立刻写信斥骂儿子,并要去他跟隐蕃断交,潘翥不敢违抗父令,只好听从。

隐蕃在吴国“卧底”1年有余,日渐受到孙权的重用,而正当他准备离间群臣、制造内斗时,一个意外事件却打乱了他的计划。原来,在太和五年(231年)十月,孙权派中郎将孙布向镇守淮南的曹魏大将王凌诈降,请求后者前来“救援”。王凌不知是计,果然率领数万精锐迎接孙布,并一步步接近孙权设计好的埋伏圈。

隐蕃不愿意看到魏国将士全军覆没的下场,所以在得到消息后,遂召集部属在建邺举兵反叛,想以此来转移孙权的注意力,并让王凌引起警觉。由于行动过于仓促,叛乱很快被平定,隐蕃逃亡未果,在途中被抓捕归案。隐蕃的叛乱虽然没有成功,但还是引起王凌的警觉,后者在即将踏入吴国的埋伏圈之前下令撤兵,从而使得孙权大军无功而返。

孙权很生气,回到建邺后便下令严刑拷打隐蕃,要求他务必供出同党,但任凭行刑者用尽各种酷刑,也始终无法让隐蕃开口。孙权无奈,便只好亲自劝说隐蕃,并允诺给他一条生路。对此,隐蕃只是惨笑着说道:“孙君,大丈夫图谋起事怎么可能会没有同伴?但烈士殉难,不能去牵连别人。”隐蕃说完再不发一言,孙权对此无可奈何,只好下令将他处死。隐蕃遇害时,年仅23岁。

隐蕃死后,孙权下令严惩跟他交往过密的官员,廷尉郝普被赐死,左将军朱据得到被免官、禁足4年的处罚,只有潘翥因听从父亲的提醒而逃过一劫。事后,最早向孙权提出谏言的胡综得到嘉奖,并被晋升为偏将军兼左执法,暂时管理诉讼、刑狱等事务。作为三国最强“卧底”,隐蕃最终功败垂成,实在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