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三则记载了谁的事迹?

还不知道: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三则记载了谁的事迹?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吗?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原文

何晏、邓飏①、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谓嘏曰:“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二贤若穆,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何晏、邓飏,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籥②,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③。多言多衅,妒前无亲。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耳,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邪!”后皆如其言。

字词注释

①邓飏(yáng,?—249年):字玄茂,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曹魏大臣,权臣曹爽的亲信之一,与夏侯玄、诸葛诞、田畴等人合称为“魏国四聪”。

②关籥(yuè):关门之锁,引申为约束、检点。

③妒前:妒忌比自己强的人。

翻译

何晏、邓飏、夏侯玄都想和傅嘏结交,可是傅嘏始终不同意。这些人就拜托荀粲去傅嘏面前多说好话。荀粲对傅嘏说:“夏侯玄,乃是如今的豪杰俊才,他对你虚心恭敬,而你却不以为然,如果你们能够成为朋友,本是好事一桩,可不能结交就会产生嫌隙。两位贤达若是彼此和睦,对于国家来说也是福气。这也是当初蔺相如为何要恭让廉颇。”傅嘏说:“夏侯玄这个人,志向高远,费心费力,倒是能够符合他那些虚名,不过说到底还是一个会以口舌之利而亡国的人。再说何晏和邓飏,能力不错但是性情焦躁,学识广博然而抓不住重点,对外人贪财好利,对自己缺乏自律,看重自己的同道中人却厌恶与自己意见不合者,话太多,还嫉妒那些胜过他的人。话太多就会有很多漏洞,嫉妒贤人就没人愿意亲近。以我的眼光来看,这三位所谓贤达俊杰,都不过是道德败坏之人,我离他们远一些躲避灾祸还来不及,怎么会去亲近结交呢?”后来的事情发展,果然如同傅嘏所说。

感悟启示

根本的原因是何晏、邓飏、夏侯玄是支持曹魏政权的,而傅嘏是支持司马氏政权的,政治立场不同,当然不会结交,所以傅嘏的评价有偏见在,未必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