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麹义的真实本领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所谓乱世出英雄。 知秀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说起袁绍手下的猛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颜良、文丑。但有一员猛将,却要远胜二人,他不仅以八百步兵大破公孙瓒四万大军,还创造了以步兵克制骑兵的奇迹,他就是麴(qu)义。那麴义是如何以步制骑的呢,又为何会被袁绍处死呢。

一,投靠韩馥

麹义出身凉州豪族,自小就受当地浓厚的尚武精神影响,喜好军事。当时凉州汉羌杂处,互相影响,所以麹义经常与当地的羌人来往,熟悉羌人的战斗方式,有很好的军事素养。

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随后麹义就靠着家里的资助,在家乡招募数百勇士,参与了平定黄巾之乱。然后麹义就跟随上司四处征战,将所部训练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这就是以后大名鼎鼎的“先登死士”的雏形。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并州牧董卓入京掌权,为了提升自身威望,他强行废立皇帝。随后董卓担心各地官吏不服,便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牧,让他监视渤海郡守袁绍。韩馥是豫州人,在冀州没有根基,便拉拢同样客居冀州的麹义,让他为自己效力。麹义便因此跟随韩馥,替他监视袁绍。

二,界桥扬名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地诸侯群起讨董,韩馥不敢阻拦,只得与袁绍一起参加讨董。随后袁绍就被群雄推举为盟主,天下各地豪杰也纷纷前往投靠袁绍。然后董卓畏惧西迁,群雄内讧,讨董之战匆匆结束。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图谋吞并冀州,韩馥对此心知肚明,故意减少供给袁绍的军粮,想要让其不战自溃。麹义本就不得韩馥重用,又见袁绍名震九州,于是背叛韩馥,投靠袁绍。袁绍见麴义来投十分高兴,便收他当了大将。

不久袁绍秘密联络幽州的公孙瓒,约他一起夹攻韩馥。然后韩馥就因为不敌公孙瓒,加之性格懦弱而把冀州牧一职让给了袁绍,自己则被袁绍任命为奋威将军。公孙瓒见袁绍“空手套白狼”而得冀州,自己却一点好处都没捞到,所以对此十分不满,便决定南下讨伐袁绍。

公孙瓒先带兵消灭青州黄巾军,然后乘胜攻打冀州。由于袁绍刚得冀州,人心不稳,所以在公孙瓒大军的震慑下,冀州官吏纷纷倒戈投降。很快公孙瓒就带大军到达界桥,与袁绍在此交战。

瓒步兵三万馀人为方阵,骑为两翼,左右各五千馀匹,白马义从为中坚……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于后。(英雄记)

公孙瓒所部兵强马壮,步骑兵超过四万,还有骁勇善战的骑兵“白马义从”为先锋,可以说是十分强悍。袁绍则因为自己没有强大的骑兵,只得派步兵应战。然后麹义就带八百先登死士为先锋,中间夹杂上千弓箭手,迎击公孙瓒。

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阵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馀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义追至界桥;瓒殿兵还战桥上,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营中馀众皆复散走。(英雄记)

麹义久经战阵,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故意只显露八百步兵,而让上千弓箭手隐蔽起来。公孙瓒果然上当,认为麴义兵少且是步兵,根本不是自己精锐骑兵白马义从的对手,于是立即命令发起冲锋。

公孙瓒的骑兵刚冲到麴义近前,麴义的弓箭手就突然放箭,射死了不少白马义从。白马义从突遭袭击,又见己方死伤不少,顿时军心大乱,纷纷溃退。麴义趁机乘胜反攻,一举击败公孙瓒,赢得界桥之战胜利。以步克骑本身就是军事上的一大难题,况且麴义还击败的是数一数二的白马义从,可见其军事能力之强,不愧是河北第一猛将。

三,自傲被害

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杀害颇有威望的幽州牧刘虞,导致自己声威大损。刘虞余部于是联合乌桓、鲜卑一起讨伐公孙瓒,袁绍便派麹义前往协助。兴平二年(195年),麴义率兵在鲍丘大败公孙瓒,迫使其只得退守易京。由于易京城池坚固,屯粮众多,导致联军久攻不克,只得采取长期围困之策。

建安元年(196年),麴义围城一年,因为粮草不足,士卒疲惫,只得带领本部数千兵马撤走。公孙瓒这才出城追击,击败麴义。此战麴义人少粮尽,士气低落,这才被公孙瓒侥幸得胜,并不能说明麴义能力不行。

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后汉书·袁绍传)

麴义在界桥之战立了大功,于是居功自傲,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此后麴义又在鲍丘大败公孙瓒,更是洋洋得意,自认为自己对袁绍夺取河北居功至伟,逐渐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袁绍集团本就派系复杂,河北派与河南派互相之间为了利益分配而钩心斗角,而麴义在冀州本就毫无根基,不属于两派之中的任何一派,成了两派都想除掉的人。然后袁绍就以麴义图谋不轨为由,将其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