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历史上刘备的一共有几个儿子?为何会选择刘禅继位?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你们知道吗,接下来知秀网小编为您讲解

在蜀汉后主刘禅身上,你也许会发现这些标签:恨铁不成钢,烂泥扶不上墙,扶不起的阿斗等等。

刘禅遭人诟病的地方大概有三处:宠信宦官黄皓;不战而降和“乐不思蜀”。既然如此,刘备为何还要将位子传给资质平平的刘禅?

刘备一共有4个儿子,细分析来看,刘禅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尤其是第三个原因,一般人都会忽视掉。我们从刘备的几个儿子说起。

刘禅和他的三个兄弟

刘皇叔一共四个儿子。

长子刘封,非亲生,据说他是荆州长沙郡一个刘姓人家的外甥,本名寇封。由于平时忙于事业,导致40多岁的刘备一直膝下无子,所以就认了这个孩子为养子,并改名为“刘封”。

请注意,当年吕布认董卓为义父时,并没有改名,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如果改名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要传家业,也就是说,一开始的时候,刘备是打算将刘封按接班人来培养的。可以看出刘封要比刘禅年龄大。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的夫人甘夫人生下刘禅,此时,刘封的继承权被自然剥夺,毕竟刘禅是自己的亲儿子。此后,刘封投身军营,开启了他的征战生涯。刘封表现不俗,在进攻益州的时候,一路过关斩将,为刘备攻取益州立下赫赫战功。益州平定后,刘封被刘备任命为副军中郎将。

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诸葛亮对刘封赞赏有加,在刘备的儿子们当中,刘封还是很有能力的。只不过他在和孟达一起守上庸三郡(今湖北竹山县)时出现了纰漏。

关羽在荆州受困败走麦城,情急之时,他向刘封求援,但刘封选择留守拒不出战,导致关羽兵败惨遭杀害。刘备对此恼怒至极,认为刘封见死不救。另外,刘封与孟达关系不合,直接导致孟达投降曹魏,此后孟达更是率领魏军占领了上庸三郡。因为这两件事,刘封最终归罪至死。当然,这中间刘备也听了诸葛亮的建议。

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群下劝先主聘后,於是纳后(吴夫人)为夫人。

入主益州之后,后宫无人主政,因为此时甘夫人已死,孙夫人又离开了,为了拉拢当地的士族阶级,于是刘备娶了寡居的吴夫人,而后生下了刘永、刘理两个儿子。刘备称帝之后,封吴夫人为皇后。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刘备入川后娶吴夫人之前,刘备临幸了宫女或侍女,于是生下这哥俩,由于兄弟两人的母亲身份低下,所以历史上也就没有过多地记载。我们只知道,刘理后来被封为安平王,直到病故;刘永被封为甘陵王,不过被黄皓谗言所害,十余年未能进朝,蜀汉灭亡之后又被迁往洛阳。

这么看来刘禅接替刘备的位子,乃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刘禅的优势

刘禅的确比其他三兄弟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尤其是第三点,最容易被人忽视。

首先,拥趸着众多。

刘备军团打到益州之后,相对于益州本土势力,刘备是外来力量,刘皇叔要想站稳脚跟必须与当地土著搞好关系。前文有述,刘备为了将益州彻底收入囊中,打算与当地人联姻,这也是一种外交手段。而很多史学家考证发现,刘永、刘理哥俩就是刘备在益州所生。

由此可以看出,两兄弟在刘备心目中的位置,自然比不上刘禅。虽然刘禅并非刘备正室所生,不过他却是刘备第一个亲生儿子,刘备与甘夫人是有过同甘苦的经历的。尤其是当刘封进了军营被挤出权力核心之外,很多人则认为刘禅无疑是刘备的接班人了。

还有,刘禅出生于荆州,与荆州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刘备有意让诸葛亮亲自栽培,可见刘禅在刘备心目中的位置。

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是诸葛军师对刘禅的评价,不难看出,诸葛亮很认可刘禅的人品和才能。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集团肯定会选择一个感情倾向于荆州派的主公,而不是一个感情倾向于益州派的主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长久地统治下去。所以,刘永、刘理两兄弟在刘禅面前没有强大的力量支持。

其次,刘禅是有血缘关系的长子。

刘禅虽然是庶出,不过他还是刘备的第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儿子,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是长子就很容易理解,古代一直有立长不立幼的祖制,相反,如果废长立幼势必动摇国之根本。

我们知道,曹操偏爱曹植,最终也不敢把位置传位曹植,而是给了年长的曹丕,为何?这就是所谓的取乱之道。

可以看两个例子。如果曹操执意将位子传给曹植,不仅曹丕不服,其他兄弟们肯定都会动手。再如袁绍废长立幼,会让他的很多儿子觉得,皇位是有能者居之,于是大家都会积蓄实力,争夺皇位,也就是说“强”者上,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做皇帝了,所以袁家的动乱不可避免。贾诩对曹操说的那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孙策传位给弟弟孙权而不给儿子,都是一个道理。

何况刘禅继位时16岁,而刘理只有8岁,刘永年龄不详,不过肯定比刘禅小,从这一点来看,尤其是蜀汉政权根基不稳之时,刘禅当皇帝在年龄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三国本来就是战乱时期,如果年纪太小,肯定人心难稳。进一步说,乱世中的小皇帝不是傀儡,就是被杀戮,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一点刘备自然心如明镜。

第三,阿斗并非“扶不起”。

这一点很多人不敢苟同。

不过我们可以考虑2个层面:三国时谁在位时间最长?为何姜维可以继续实现一次次的北伐?

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即便是高寿的孙权,他在位也仅仅只有24年,而刘禅在位42年。如果说诸葛亮在世时,极力辅佐刘禅,让蜀汉得以稳固根基,不过也就十年,诸葛亮死后,刘禅独自治理蜀国长达30年,倘若刘禅没有两把刷子,恐怕早就被其他人赶下台了。

前文有述,诸葛亮很欣赏刘禅,他不但聪明,而且爱好学习。

知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刘禅从小学习《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籍,这些都是诸葛亮亲自教的。刘备督促刘禅,“读汉书、礼记,间暇厉观诸子及六韬”。可见,在两位长者眼里,刘禅有当皇帝的潜质。

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诸葛亮北伐时,可谓举全国之力,毕竟当初诸葛丞相承诺过先帝,要殚精竭虑兴复汉室,所以他才会兴师动众,不惜劳民伤财开启北伐模式。可以说,诸葛丞相的动机是好的,但不免有穷兵黩武的痕迹,所以蜀汉后期,老百姓对北伐格外厌恶。但老将姜维为何能实现一次次北伐的目标?

很明显,这还是刘禅的支持。如果刘禅没有足够的能力安抚百姓,没有能力治理国家,非但姜维北伐实现不了,刘禅也当不成皇帝。如果对比起来的话,崇祯帝在位十几年最后自缢于煤山,被很多人认为是勤政爱民的皇帝,那么刘禅是不是更胜一筹呢!

从反方向来推,蜀国的灭亡跟刘禅关系不大。很多人会把焦点集中于刘禅的“乐不思蜀”。事实上,刘禅乐不思蜀的背后是迫不得已,或者说有他自己的考虑。

首先实力不强。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蜀汉的实力远不如强悍的曹魏,所以曹魏拿下蜀汉,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刘禅能独掌蜀汉40多年,何其不易?就算换一个新的君主,也不可能改变蜀汉的命运。刘禅寄人篱下“乐不思蜀”,更加倾向于他是装出来的假象,除了有自保的考虑,更多的还是为了不再让蜀汉百姓无辜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