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刘太公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邦为何迟迟不给老父亲上尊号
对刘邦和刘太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登基的当天封吕雉为皇后,嫡长子刘盈为皇太子,并追尊亡母媪氏为昭灵夫人。
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分封二十九位列侯的同年,分封了四位刘姓诸侯王,其中有他的弟弟、哥哥、儿子以及远房堂兄,最后连他已故的大哥都上了尊号,大哥的儿子也被封为侯,唯独他的父亲太公迟迟没有受封。
从刘邦的分封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忘记功臣和亲人,那他为什么不给老父亲上尊号呢?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又是如何对待父亲的呢?这恐怕要从刘邦和太公的关系开始说起。
项羽、刘邦剧照
(一)刘邦从小不受父亲待见
刘邦兄弟四人,其中老二刘喜最受父亲刘太公的喜欢,因为他敦厚老实,还非常勤奋,也不难理解,父母总是喜欢乖孩子。
可是刘邦就不一样了,他整天游手好闲,不干正事,到处混吃混喝,刘太公觉得他吊儿郎当,很不靠谱,常常骂刘邦不如二哥会置家业。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在未央宫宴请诸侯,对太公说,当初你总骂我不会赚钱,不如二哥刘喜会置办家产,现在说说是我厉害还是二哥厉害,太公听后哈哈大笑。
可见,太公最初并不看好刘邦,更没有想到刘邦能有出息,那么刘邦对老父亲如何?
刘太公剧照
(二)刘太公沦为人质
刘邦沛县起兵以后,考虑到外出打仗不安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刘邦并没有带着老父亲走,而是留下二哥刘喜和审食其照顾老父亲,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刘邦对自己的父亲也不差,至少没有扔下他不管。
刘邦当了汉王以后,不满项羽分封,率领五国联军占领西楚国都彭城,刘邦这次东进还有一个目的,打算去老家接家属,彭城距离刘邦老家丰邑只有二百里地,对于刘邦来说接家人并不困难。
但是刘邦占领彭城以后,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只顾着贪图享乐,没有去接家人,等到项羽打过来时,他才想起来还有家人没接,于是派人去接,结果项羽赶在他的前面接走了留守的家属,从此太公沦为项羽的人质。太公沦为人质可以说是因为刘邦照顾不周而导致的,刘邦应该承担全部责任。
汉四年下半年(公元前203年),项羽得力干将龙且战死,致使项羽失去了一半的兵力,韩信占领齐国彻底改变刘项两家的力量均势,胜负已分。
项羽剧照
此时刘邦与项羽还在荥阳一带对峙,荥阳易守难攻,而且汉军在粮草供给上,也占有绝对的优势,虽然刘邦对项羽的战略部署已经形成,但是在楚汉争霸的主战场汉军仍然不是楚军的对手,面对气势高涨的楚军,刘邦采取的策略是坚守城门,拒不迎战。
荥阳距离西楚国都彭城路途遥远,打持久战对楚军不利,粮草的供给成为最棘手的问题,项羽希望尽快与刘邦决一死战,改变进退两难的困境。
同年十月,项羽走投无路时,将俘虏的刘邦家属带到荥阳战场,把刘太公架到锅上,逼迫刘邦出兵或者投降。刘邦如果投降那么自己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于是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意思是我们结拜过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把你爹烹了,记得分给我一碗汤,后来是项羽的叔父项伯劝诫项羽不要与刘邦仇上加仇,刘太公才脱离危险。
刘邦的无情引来后世之人诟病,他们以此来判断刘邦不孝顺,说他不念及父子之情,但是刘邦也很无奈,如果他处理不好这件事情,轻则军心大乱,重则导致战场局势发生逆转。
至于刘邦孝顺不孝顺,姑且不要急着下结论,看完再做判断。
刘邦家人剧照
(三)刘邦建豪宅孝顺父亲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把老父亲接到长安享清福,但是住着豪宅的刘太公却整日闷闷不乐,老人家或许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或许水土不服,反正就是不开心。刘邦纳闷了,老父亲住着这么好的房子还闷闷不乐,这是为何?于是他派人去打听,刘太公说他从小和卖肉卖饼的人一起玩斗鸡、蹴鞠,现在住着豪宅什么都没有了。
刘邦知道后下令按照丰邑的原貌,在鸿门附近修建一座新丰邑,取名叫“新丰”,除此之外还把老家的人和家禽都迁徙过来,惊奇地是人和家畜都认识自己的家,可见新丰与丰邑的相似度,自此刘太公乐开了花。
这样来看,刘邦对他的老父亲相当不错。
刘太公剧照
(四)刘邦封了太公
高帝六年刘邦大封功臣和亲族,结束后回到栎阳(今西安),太公手下一位叫家令的管家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史记•高祖本纪》
意思是天无二日,地无二主,高祖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但是他是人主,您是人臣,人主每隔五天来拜见人臣,这样下去会破坏皇帝的权威。
太公采纳家令的建议,等到刘邦下次来看他时,拿着扫帚退着行走,刘邦看见父亲对自己行这么重的礼,惊呆了,赶紧把父亲扶起来。经过打听刘邦才知道一切都是家令的主意,这下他意识到,该封自己的父亲了。
不久刘邦下诏书:
“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於子,子有天下尊归於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平暴乱,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汉书·高帝纪》
意思是天下中间最亲的一种关系,莫过于父子,所以父亲有了天下要传位给儿子,儿子有了天下也要荣归父亲,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天下大乱,战争不断,老百姓吃尽苦头,在这种情况下,我身披铠甲,手执利器平定暴乱,让天下太平,此为太公教导有方,所以尊太公为“太上皇”。
高帝十年,刘太公做了四年的太上皇后去世,太公去世后,刘邦赦免了栎阳的囚犯(死刑犯除外),以示哀悼,并令各诸侯王都要在自己的都城修建太上皇庙。
刘邦剧照
(五)结语
从分封上面来看,刘邦分封了那么多同姓诸侯王,连自己的侄儿和已故的母亲都封了,就是没有封老父亲,直到太公的管家提醒才分封,为此刘邦受到很多人批评,说他尊母不尊父。
不过总体来说,刘邦对他父亲还是不错的,至少对他的晚年生活比较关心,让老父亲安度晚年,以86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中国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