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只知嘉靖皇帝沉迷炼丹,那他在位时有哪些政绩?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嘉靖皇帝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传承二百七十六年,历经了十六位皇帝,这十六人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有的则还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成绩就草草去世。

在众多明朝皇帝里,要说功劳最大的,相信大部分人会把目光聚焦到明前期的两位帝王,即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从贫苦农民发家,最终当上皇帝,他赶走残暴昏庸的元朝统治者,建立了一个更加注重民生的新王朝,史称"洪武之治",他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至于明成祖朱棣,他以藩王之身发动靖难之役而登上皇位,在位期间,他军事上亲率大军五次北伐,沉重打击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外交上派出郑和前往西洋,促进文化交流、宣扬大明国力;文化上编撰《永乐大典》,此书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朱棣的励精图治,换来了享誉后世的"永乐盛世"。

前两位有功君主无可争议,那么明朝第三位有大功的皇帝应该是谁呢?有一位君主明明贡献很大,却很偏偏很少被提起。

笔者要说的这位皇帝,就是历史上争议很大的嘉靖帝朱厚熜。

提到嘉靖帝,或许不少人会想到他崇信道教,二十余年不上朝,名为玄修、暗操独治,大兴土木、滥杀大臣等行为,但这些"黑点"并不能掩盖他为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人们提到明君时很少会想到他,但他确确实实有着自己独到的高明之处。

正德二年(1507),朱厚熜生于湖广安陆,也就是今天湖北钟祥市一带的兴王府中。据史书记载,朱厚熜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智慧,对于书中的内容,他看过几次后就能完全记住,这样的智慧帮助他成为了一位精明的皇帝,同时也让他有些自负自大。正德十四年(1519),因为父亲去世,十二岁的朱厚熜被立为新任兴王,并开始接触治理封地之事。

又过了两年,朱厚熜的堂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为朱厚照没有子嗣,众臣便在一番商议过后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拥立了朱厚熜为帝,五月末,朱厚熜继位,是为嘉靖帝。在位之初,嘉靖帝一副明君姿态,尽管当时他不过十四岁,但却先后诛杀了钱宁、江彬两大佞臣。钱宁是锦衣亲军都指挥使,他曾私通叛贼宁王朱宸濠,因此被武宗抄家,等到朱厚熜继位,钱宁被施以"磔刑",也就是斩断四肢再割断喉咙。

江彬在武宗时期很受宠信,因为他热心为武宗搜罗美人送入"豹房"供其淫乐,但随着权势的上涨,江彬大肆贪污、结党营私,还常常和钱宁勾心斗家,成为了朝中一大隐患。武宗死后,江彬被皇太后降旨捉拿,等到嘉靖帝即位,江彬也被处以了磔刑。新皇即位之初便连杀两大奸佞,这无疑是向群臣宣告了嘉靖帝杀伐果断的性格,十分有利于他接下来的统治。

针对过于宦官权势过大的乱象,嘉靖帝下达了抑制司礼监权力、裁撤宦官数量的法令,与之相对的,在朝中他也进行了一些变动,如提拔张璁、夏言两位对时政有独到见解的大臣,他们向皇帝提出改革意见,皇帝则十分爽快地将之施行。整顿完官场积累的弊病,嘉靖帝又将目光投向了其它方面。

首先在军事上,他派兵前往东南沿海征讨倭寇,保卫了沿海居民的财产安全,对巩固边防起到了积极的效果;民生经济上,他严厉调查王公贵族对民间土地的侵占情况,鼓励百姓耕作,还积极处理各地赈灾事务,重视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保护,缓和了社会经济的矛盾;文化上,他也改革了科举制度,摒弃了过去的一些弊端。对于嘉靖帝的励精图治,史书赞叹道:"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

然而,"嘉靖中兴"的局面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明朝发展的蒸蒸日上,嘉靖帝开始志得意满,认为自己的功绩已经足够流芳百世了。于是到了嘉靖中期,皇帝开始沉迷道家学问,和秦始皇、汉武帝等"前辈"一样迷信于长生不老。

此外,嘉靖帝大兴土木,以彰显自己的功劳,如今著名的天坛、地坛等名称,就是嘉靖帝修缮后改成的。

在用人方面,中后期的嘉靖帝将大权交给了奸臣严嵩,在提拔贤臣的同时也将许多奸臣推上高位。有人认为,长江清、黄河浊,但它们都能灌溉一方水土,嘉靖帝的做法就是清浊并用。

嘉靖帝驾崩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他尽管执政后期缺少作为、错误频频,但光是前二十年的功绩,就已经足以让他得到赞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