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实现统一后,为什么从明君变成昏君?
司马炎,即晋武帝,他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西晋开国皇帝。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咸熙二年(265年),把持曹魏大权的司马昭病死,由嫡长子司马炎袭晋王、丞相爵位,继续掌控曹魏实权。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始,司马氏祖孙三代已经成为曹魏的实际掌权者接近30年了,乃至于朝野上下只知有晋王,不知有魏皇帝了。在司马昭的主导下,魏国于景元四年(263年)发兵灭掉了蜀汉,司马氏家族从幕后走向前台的时机已经成熟。
咸熙二年(265年)12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司马炎效仿曹丕代汉的套路,开始了登基称帝的步伐。魏国末帝曹奂在司马炎心腹贾充、裴秀等人的逼迫下,“自愿”禅位,司马炎按照历代封禅“三辞三让”的规矩,假惺惺的推让了三次以后,才“勉强”接受了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的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改国号晋,改元泰始元年,由魏武帝曹操亲手创建的魏国名实俱亡。司马炎是为晋武帝。
司马炎建立晋国(西晋),用的是45年前曹丕篡汉时的相同方法,历史惊人地相似,同时也宣告了刀光剑影、杀伐不断的三国时期正式落幕。
行怀柔之策,“无为”而治
上位初期的司马炎心里并不轻松。他十分清楚,自己虽然已经正式即皇帝位,但危机仍在。从内部看,当年祖父司马懿为了给司马氏篡权铺平道路,在发动“高平陵事变”后曾对以曹爽为首的曹魏宗室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此事给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至今仍然挥之难去;从外部看,蜀汉虽已被平定,但盘踞江东的东吴仍在,虽说此时的东吴在暴君孙皓的统治下已经日益衰弱,已不足以与西晋相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各种内忧外患告诉司马炎,要想夯实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中国的大业,首先必须巩固晋国统治阶层内部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一政治目的,首先必须采取怀柔之策。
为此,司马炎在即位的当天,即下诏使已成陈留王的曹奂可保留天子旌旗,奉魏正朔,一切祭祀礼乐制度皆如以往,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蜀汉末帝安乐公刘禅的一个儿子为驸马都尉。次年又解除了对汉室后裔的禁锢。这样做不但缓和了内部矛盾,消弭了隐患,尤其是从根本上消除了曹魏余孽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已被征服的蜀汉人心,进而赢得了吴国人的好感,为最终平定东吴赢得了战略主动权。
《晋书·武帝纪》记载,泰始四年(268年),武帝司马炎下诏并明确指出:“为永葆我大晋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各郡国(诸侯)颁下五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司马炎为安定人心,恢复国力,以比较宽松开放、节俭务实的建国方针治国理政,使西晋很快从艰辛、战乱的环境中摆脱出来,逐渐变得民殷国富,为吞并东吴、统一天下打下牢固基础,无为与宽松成了西晋初期的治国方略与立国精神。
灭吴之战:金陵王气黯然收
就在西晋蒸蒸日上之时,此时的吴国已经经历了几次大的内部动乱,国力日衰,最后上台的吴主是以荒淫残暴著称的孙皓,他凶狠暴虐,用刑严酷,令人发指,如将人灌醉后诱使其说真话,然后定罪,剥脸皮,挖眼,断足,无所不用其极 。彼时的东吴,面对杀人如麻的暴君孙皓,朝野人人自危,噤若寒蝉。在这种形势下,孙皓的昏庸残暴反而衬托出司马炎的开明睿智,部分东吴官员开始向晋国寻求庇护,不断有将领率部倒戈,渡江投降西晋。司马炎知道,东吴虽衰落,却已立国数十年,实力仍不容小觑,是个不容轻视的对手。因此,在朝野灭吴呼声日益高涨时,司马炎始终没有轻易许诺开战,而是默默做着各项繁杂的准备工作。一直到泰始六年(270年),晋武帝司马炎才派大将羊祜到晋吴交界的荆州进行灭吴前的最后准备事项。
咸宁四年(277年),在水陆晋军的大举进攻下,龟缩在吴都建业(今南京)城中的孙皓成了瓮中之鳖,他命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抵御,谁知张象早就没了抵抗之心,一出城便被晋军击溃,无奈竖起了降旗,作了晋军俘虏。
在“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情况下,已成孤家寡人的孙皓只得素车白马,光着身子自缚投降西晋龙骧将军王濬,至此,东吴的40余郡,300余县,230余万人口全部划入晋国的版图。立国60年的东吴,至此灰飞烟灭。
蜕变:由明君转为昏君
外患已消除,国家已统一,司马炎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奖励农耕,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上来。史载,到太康三年(280年),西晋已有371万户,灭吴时仅有240余万户,仅两、三年功夫便增加130余万户,可见人口增加的速度极快,由此可以想象彼时全国人口总数也是相当可观的。在朝廷的激励下,全国的田亩总数也在不断增长,农业的增长刺激着经济的繁盛,“占田制” 的实施对提高民众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泰康年间的繁荣便可管窥一豹。
从忧患的岁月走进和平安乐的日子,晋武帝司马炎对大一统的局面感到满足与陶醉,从此一直进取的脚步变得愈发迟缓,其奋斗的生命之船也随之搁浅了。
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篡魏称帝的,虽然他上位前期还算励精图治,但历史对他的总体评价并非雄才大略的英明之君,尤其是灭吴后,素以简约清廉自诩的司马炎,在生活上变得日益骄奢淫逸起来,时间不长,他就完全成了一个被物欲、色欲所主宰的昏君。他在位中后期,生活荒淫无度,不理政事。他还解除了州郡的地方武装、大肆分封宗室、无法妥善处理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内迁、控制不了宗王以及各州郡拥兵割据的种种问题,种下了日后“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的祸根。
司马炎最大的特点是极度好色,史载他曾“染指逾万富娥”。他后宫嫔妃无数、佳丽如云,生了25个儿子,但他选定的接班人司马衷却不适合为帝,当年还未立储时,就有大臣谏阻说“此座可惜”,但司马炎爱子心切,还是坚持让司马衷继承了自己的帝位。结果他死后,诸子以及兄弟侄儿们同室操戈、相互残杀多年,经过长达八年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国都洛阳、长安相继沦陷,两任皇帝以及众多宗室亲贵被俘虏、遭诛杀,除了漏网之鱼司马睿,司马氏集团的子孙几乎被斩尽杀绝。有史家评论,当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后诛杀曹家数百口男女,连出嫁的女儿也不放过,如今自己的后裔也被别人灭族。天日昭昭,报应不爽!
从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建晋,到建兴四年(316年)晋愍帝出降,西晋仅仅经过51年就迅速房倒屋塌了。很明显,一个被腐朽堕落的世族集团统治的国家,只代表世家巨族的利益,必被大多数人所抛弃。在内讧不断、外敌入侵的双重打击下,西晋迅速由盛转衰,最后又迅速倾覆,这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