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和孙权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陆逊是怎么死的?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陆逊和孙权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陆逊由于在“二宫之争”中被人当枪使,于是受到孙权的责备,陆逊因此忧愤成疾,这个时候他多少岁了呢?六十三岁,年纪很大了,身体本身就禁不起情绪上出现过度的波动,受到孙权责备的陆逊心里闷闷不乐,因此患病去世。
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三国志·陆逊传》
那么为何精明的陆逊会被人当作枪来使呢?
背景——二宫之争
“二宫之争”是指发生在吴国内部的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为了争夺储君之位,进而搅起的一场政治地震。赤乌四年(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病逝,太子的位置出现空缺,孙和与孙霸都想成为太子,围绕这件事东吴政治内部一时动荡不安。
矛盾开端
孙和与他的母亲王夫人都受孙权宠爱,赤乌五年(242)孙和被顺利的册立为太子。当时东吴群臣还上表请求册立皇后和诸皇子为王。孙霸被册立为鲁王,最初两人同住在一个宫殿中,并没有尊卑等级之分。
但群臣们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此请求让鲁王孙霸出镇地方,得到孙权同意。但这件事却让孙霸不满,认为自己地位下降是因为太子和他的支持者们的缘故,心里产生了愤恨之情。
初权既立和为太子,而封霸为鲁王,初拜犹同宫室,礼秩未分。群公之议,以为太子、国王上下有序,礼秩宜异,於是分宫别僚,而隙端开矣。自侍御宾客造为二端,仇党疑贰,滋延大臣——《殷基通语》
矛盾高潮
陆逊卷入“南宫”之争
之所以叫“南宫”,是因为东吴时期并不把太子宫邸称为东宫,而是南宫。随着太子孙和的幕僚和孙霸的幕僚之间相互对立,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当时支持孙和的大臣有: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支持孙霸的幕僚有: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孙弘;
当时的“南宫之争”也演变为大臣们的党争,其中支持太子的顾谭一族和支持鲁王的全寄一族发生了冲突。顾谭的弟弟顾承和全寄的兄长全绪、堂兄全端都参加过芍陂之役,当时顾承受到很多封赏,全氏一族一直觉得不公平。
借着太子党争的机会,全氏一族就出来揭发说顾承虚报功绩,冒领封赏,顾谭两兄弟因此下狱,后被孙权流放到交州,这件事让陆逊心里一支感到很不公。由于此时的陆逊在朝廷中威望很高,成为太子党和鲁王党都在争取的对象,起初陆逊对太子党争采取中立的态度。
但由于发生了一件事导致陆逊倒向太子党这边,那就是全氏一族的领头人物全琮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宗族子弟入朝为官,但是被陆逊拒绝,两人因此有了间隙。后来全氏一族又支持鲁王,两人的矛盾就更深了。
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琮既不纳,更以致隙——《三国志·陆逊传》
当初孙权因为一个误会责骂了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导致王夫人忧郁成疾而死。自此以后,孙权对孙和的态度也慢慢变得冷淡下来,孙霸看到孙和不再受宠,就委托自己宾客杨竺到孙权面前提议改立自己为储君,不过这件事恰好被孙和的仆人躲在床底下探听到。
而且当时孙权也有要把孙霸册立为太子的意思,这让太子一党十分惊恐,当时陆逊的族子陆胤就前往武昌找到陆逊将这件事告诉了他,并希望他出面劝谏孙权。得知消息以后的陆逊没有意识到自古以来太子党争中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的危险。
于是亲自找到孙权向他陈述嫡庶之别,希望孙权不要乱了礼制。
及太子有不安之仪,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 "——《三国志·陆逊传》
孙权从陆逊的话中发现自己和杨竺的交谈信息已经流传到武昌地方上去了,十分震怒,因此下诏责备陆逊,还将杨竺、陆胤逮捕下狱,在狱中杨竺趁机诬陷陆逊二十条罪证。但经过孙权层层追查,陆逊说是由陆胤告诉自己的,陆胤为了维护太子孙和,就撒谎说是杨竺说的,最后孙权把后者杀了,才平息这件事。
又遣问逊何由知之,逊言胤所述。召胤考问,胤为太子隐曰:“杨竺向臣道之。”遂共为狱。竺不胜痛毒,服是所道。初权疑竺泄之,及服,以为果然,乃斩竺——《吴录》
可见陆逊在这其中完全是被当成了枪使,后来孙权亲自去问陆逊之子陆抗,才洗清了当初杨竺诬陷陆逊的二十条罪名。
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
对此孙权十分后悔,对陆抗表达了悔意,并希望他替自己隐瞒这件事。
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三国志·陆逊传》
观察整件事下来,可见陆逊并不是被孙权逼死的,而是卷入太子党争招来孙权的误会。太子党争向来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自古以来多少大臣栽在这上面,陆逊落得如此下场,其实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