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的王祥是个怎么样的人?曹魏灭亡之后他的结局是什么?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卧冰求鲤”的王祥的相关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二十四孝,是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绝佳教材。二十四孝中,古人们为了孝敬父母,演绎了一出出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千百年后读来仍然催人泪下,让人为他们的孝心和孝行感动不已。二十四孝中的许多主角人物,不仅仅是人们心中的孝道典范,很多人还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王祥,就是其中之一。
王祥,生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公元180年到184年之间,与大名鼎鼎的刘备曹操诸葛亮等名人,都是同时代人。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王祥与诸葛亮不仅年岁相仿,而且还是老乡,都是山东琅琊人。只不过两人日后走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诸葛亮跟随刘备创立蜀汉,位至丞相。而王祥则投奔曹魏,做到大司农、司隶校尉,位列三公,也是魏国一品当朝的大员,并不比诸葛亮差。
《晋书》记载,“祥性至孝”。王祥的生母死得早,他的父亲又续弦给他娶了个后妈。后妈心如蛇蝎,用种种手段对王祥百般折磨恶待,王祥不仅挨冻受饿,小小年纪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历尽艰辛。但王祥却丝毫不以为意,一如既往对父亲和继母尊敬有加,“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但是让王祥名垂千古的“卧冰求鲤”,在正史《晋书》中并未出现,而是出现在另一本野史《搜神记》中。
王祥成长过程中,时刻不忘苦心求学,年纪轻轻就已卓有才名,魏国的州郡地方官多次征召他出山做官,但他却担心父母年迈得不到照顾,坚辞不受,一直留在老家照顾双亲。直到父母相继离世,他才接受徐州刺史吕虔的征召,从此踏上仕途。当时徐州一带盗匪横行,秩序混乱,王祥来到后,“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显示出卓越的用兵之才和行政管理才能。
魏文帝曹丕登基后,王祥踏上人生快车道,一路升迁,先后担任裨将军,封益寿亭侯,迁徐州刺史,加威虏将军,大司农,关内侯,拜光禄勋,转司隶校尉,位列文武百官之首的“三公”行列,位极人臣。
曹魏对王祥恩重如山,王祥也对曹魏忠心耿耿。甘露五年(260年),一手遮天的魏国权臣司马昭,与魏国皇帝曹髦发生激烈权力冲突。野心勃勃的司马昭凶相毕露,居然悍然出兵,诛杀了魏国皇帝曹髦,强盛一时的魏国转眼来到灭亡边缘。
王祥闻听此事,大为悲恸。满朝文武都慑服于司马昭的杀气,无人敢去哭拜祭奠曹髦,王祥却不顾个人安危,前去祭拜曹髦,他痛哭流涕悲痛欲绝,“涕泪交流”,满朝文武都面有愧色,司马昭虽然心怀不满,但王祥德高望重,影响力很大,他也不敢奈何王祥。
此后,司马家族一步步加快了篡位步伐。眼看曹魏江山大势已去,王祥心灰意冷,绝意仕途,不愿再为司马家族效力。他接二连三向司马昭提出辞呈,司马昭就是不批准。司马昭获封晋王,文武百官都去登门道贺,王祥也被逼无奈来到司马昭面前。但他却坚决拒绝向司马昭下跪,只是草草一揖了事。即使如此司马昭也已受宠若惊,连说:“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
公元265年,司马炎正式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祥不顾生死,七次向司马炎递交辞呈,坚决要求辞官归乡,不肯为西晋效力。司马炎不肯放他走,王祥就以年老体衰为由,不肯上朝,一直到寿终正寝。王祥的气节,赢得后世的一致赞誉。